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各地近期已在研究尽早使用新发行的专项债资金,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包括盘活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和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内的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基建投资增速料进一步加快,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拉动有效投资
专项债券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5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
早发、快发成为今年地方债发行的突出特征。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共发行地方债6.05万亿元。其中,前6个月就发行5.25万亿元,5月和6月的单月发行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特别是6月当月发行近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主要以发行再融资债券为主。数据显示,截至22日,9月已发行和按计划将发行的地方债共2905亿元,这当中的新增债券仅为322亿元。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早发快用效应显著,对拉动有效投资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在持续显现。专项债从发行到使用再到形成实物工作量需要一个过程,正是此前的早发快发,为如今落实到项目上、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创造有利条件。
“前期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加快,为三季度基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螺纹钢开工率和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在9月继续回升,意味着基建投资或在整个三季度保持强劲态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说。
维持必要投资强度
下半年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黄金期。在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基本发完的背景下,如何维持必要的投资强度,继续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成为各方关注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决策层做出盘活5000多亿元地方专项债限额的部署,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就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日前表示,近期,发改委已组织地方报送并筛选形成了今年新的一批准备项目清单。加上今年前期准备项目清单中有一些尚未安排的项目,总体上能够满足5000多亿元限额存量的发行需求。
河南、江西、甘肃等地日前披露了当地获批的专项债务限额,分别为314亿元、234亿元、87亿元,并强调将加快发行速度。
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赵鹏介绍,甘肃省财政厅已提前预约了10月的发行窗口,并积极督促市县尽快确定债券项目,抓紧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等评估资料,按程序披露债券发行相关信息,确保在国家规定的10月底前完成债券发行工作,积极发挥政府专项债券对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
专项债限额资金将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资金跟着项目走,债券资金全部支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省级审核通过的‘三通过’优质成熟项目,优先安排在建和能尽快开工的项目,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蔡令帅表示。
增量政策工具形成合力
除了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外,新增的3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在加速落地。专家认为,增量政策工具有望形成合力,接续稳增长,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
国家开发银行披露,截至9月20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投放资本金3600亿元,支持项目超800个,其中新增额度已投放1500亿元,支持项目421个。
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的同时,更多社会资金同步跟进。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商业银行已向基础设施“白名单”内项目授信超过3.1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6500亿元。同时,人民银行支持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PPP模式、购买地方政府专项债、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初步统计,前期投放的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实到项目,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投资撬动作用比较明显。
“剩下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如果能实现类似效果,总体撬动投资将有望超过6万亿元。”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基建投资在一系列增量政策工具的加持下,全年有望实现15%以上的增长。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说,鉴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新增专项债接续发力稳增长,基建投资增速将持续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