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熊 伟    2022-08-25 09:58:32    人民日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沟通城乡、连接工农,是重要的富农惠民产业。要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农产品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延展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等共创品牌。

坚持绿色引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重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开发可再生能源,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推动乡村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保护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发掘生态涵养产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乡村资源打造乡村休闲体验产品,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等农业物质遗产,传承好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遗产,利用好稻田、茶园、花海、牧场等田园风光,推动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科技赋能,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抓住科技发展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坚持科技兴农,以发展农村电商为重点拓宽商贸流通渠道,促进乡村产业和科技互促联动,助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平台企业、物流、商贸、供销等主体到农村布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提升产加销一体化水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

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制度保障。破解钱、地、人等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集聚。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优化乡村营商环境,鼓励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确保民生、公共等重点领域用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