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中短期政策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2022-08-16 15:44:44    中国证券报

时隔7个月之后,中、短期政策利率再现同步下降。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的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较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超预期降息”,是对近期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的及时回应,体现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提振融资需求

“此轮美联储加息以来,我国降息操作就进入观察期。人民银行近期还表达了对结构性通胀、内外部均衡等话题的关注,使得市场对于近期‘降息’的期待不高。”对于此次政策利率调整,华泰证券的点评报告写道。

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此次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的操作利率下降,均为2022年以来的第2次。但与1月份那次相比,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属于“超预期降息”,大体上有如下三方面解释:

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恢复态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速达到近年来高位,但新增信贷规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均出现较明显回落,这反映出货币供应量充足,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的现状。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一波三折”,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偏弱。在此背景下,进一步通过“降息”刺激贷款需求仍有必要。在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下调政策利率是最直接的做法。

当前市场利率偏离政策利率较多,适度降低政策利率,可避免利率体系扭曲。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解释,在利率走廊的调控模式下,市场利率通常会运行在相应期限政策利率上方。近期,主要的7天期货币市场利率指标持续且明显低于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也大大低于1年期MLF利率,此次政策利率下降增强了与市场利率的同频共振。

来自物价、汇率等方面的制约缓解后,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时间窗口重新打开。钟正生说,7月份CPI、PPI同比增速双双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同时,海外通胀出现见顶迹象,市场对美联储9月份加息预期降温,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次降息进一步表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以稳增长为重点,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和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均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LPR大概率跟随下降

对于将在8月22日公布的新一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专家表示,MLF利率是LPR报价的利率锚,MLF利率下调预示本月LPR大概率将同步下降。

梁斯说,根据以往经验,LPR与MLF利率之间多数时点存在稳定的比价关系,前者多跟随MLF利率同步下降。而LPR下降将带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财务负担。

王青认为,8月份MLF利率下调,意味着LPR报价基础发生变化,加之近期银行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8月份LPR下降已基本没有悬念。考虑到近期房地产市场恢复势头减弱、住房贷款需求不足,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下降幅度超过10个基点的可能性。

“作为政策利率的MLF利率调降为LPR提供了下行空间。”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预计,8月份5年期以上LPR的下行幅度大概率超过10个基点。

金融市场反馈积极

对于此次降息的市场影响,专家认为,“超预期降息”对股市和楼市构成利好,债市收益率也将整体维持低位震荡。

“降息”有利于股市估值修复,整体利好市场走势。在钟正生看来,随着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行,契合经济发展新动能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将增强,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有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就债市而言,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超预期降息”已促使债市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行,后续在利率中枢整体下移、流动性宽松和机构“欠配”压力犹存等因素作用下,债市收益率仍易下难上,整体将维持低位震荡。

“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公告发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向下突破,达到今年首次‘降息’后形成的阶段性底部附近。”钟正生称。

在楼市方面,专家表示,政策利率下降有望带动LPR下行,有助于房地产行业融资稳步改善,也有助于降低购房者成本,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融服务区域发展重实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