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强化轻工业发展韧性

魏琪嘉    2022-08-15 15:35:56    经济日报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门类,是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轻工业发展呈现出增产、增利的积极态势。从生产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高于全部工业1.2个百分点;从利润情况看,规模以上轻工企业营业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7%。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条件下轻工业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产业链条长,产业链条衔接紧密,产业门类齐全。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是轻工业保持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较强的生产能力叠加人力、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配套,进一步增强了轻工业发展的韧性。以出口为例,出口是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的集中体现,正是由于我国轻工业具备充足的产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完备的物流交通运输体系,在外需遭遇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轻工业产品的出口仍然能保持较快增速。

当前轻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形成了交汇。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快速变革。“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逐步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轻工业要素资源利用更加高效、配置更加优化。产业通过技术嫁接、技术迭代、技术创新拓宽了发展空间。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巩固了轻工业产、供、销各个链条,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内需,产业生产出的产品,除了通过海外市场消化,也必须有国内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作为支撑。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形成了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口规模和人民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推动内需市场不断扩大升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持续释放的内需潜力,将为我国轻工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回旋空间,这也正是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同时,轻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此,须多措并举、系统施策。

一方面,要切实提升轻工业产业基础能力。鼓励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升级,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引导中小企业专注轻工业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力度。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轻工业转型发展并配备必要的要素支持政策。同时,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构建内外需顺畅转换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消费品流通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电商、快递物流的支持力度,引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构建联盟、股权投资等形式合作,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减少物流资源浪费,提升商品配送效率。完善不合格产品强制召回制度。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曝光、查处、惩处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线上、线下并重,倒逼产品质量提升,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产品质量的良好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化赋能 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