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时表示,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受国际国内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CPI环比上涨
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数据显示,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5%。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3.0%。
分析CPI环比由平转涨的原因时,董莉娟表示,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涨幅高于季节性;鲜果大量上市,价格下降3.8%。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4%和3.6%;受暑期出行增多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6.1%、5.0%、4.3%和3.5%。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
“在前期企业压栏惜售以及二次育肥推迟出栏的背景下,7月猪肉平均批发价大幅上行,拉动猪肉CPI当月同比较前值大幅上行26.20个百分点至20.20%,结束连续21个月处于负值区间的状态。”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猪肉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走势,主要是国内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同时,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有助于稳定生猪养殖成本。
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董莉娟说。
PPI环比下降
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7%,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从同比看,PPI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周茂华表示,7月份PPI同比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主要体现在7月份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回落,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及去年基数抬升影响。
董莉娟表示,据测算,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展望后势,周茂华预计PPI同比延续回落态势。原因在于,一是,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从主要经济体相关指标看,全球需求呈现放缓趋势,尤其是制造业扩张步伐放缓;二是,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三是,去年高基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