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期,三季度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稳增长的效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将通过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从总量、价格和结构层面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专家认为,着眼于增量、扩面、降价,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将继续加大,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挺经济稳步复苏。
加大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的“压舱石”,也是金融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7月2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宣布投放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7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披露,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已出资逾13亿元,支持山西省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离石至隰县段工程项目和河南安阳豫东北机场项目。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可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着眼于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实现各项贷款的“增量”。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0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8月1日召开的人民银行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
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
在“量”上加强对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金融机构在“面”上也加大了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王继冲在重庆长生桥镇同景社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店不大,但人气旺。身处典型的接触性服务行业,王继冲的理发店也受到疫情影响。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王继冲后来得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再贷款+个体经营户信用贷”产品支持,获贷70万元,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此外,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介绍,在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同时,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并适当扩大支持范围,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到困难的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
“下一步,将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邹澜说。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在总量和结构上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有关部门还持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通过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截至8月1日,今年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20个基点。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
“目前,实际贷款利率已在前期较低水平上进一步下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有关部门通过引导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降和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等多种方式,推动LPR下行,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日前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