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近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发展在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3.1万亿元,自2013年起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用户近十年呈现爆炸式增长。到去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8.12亿人。
“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盛秋平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据介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2021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十年,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村网络补短板,商务部累计支持148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商业增特色,推动建设4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动就业50多万人。
外贸发展量质双提升
十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从海关统计的角度看,突出体现在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上。
从量上说,十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2018年突破了30万亿元大关,紧接着2021年又接近40万亿元的关口。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从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近十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跃升,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从质上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外贸经营主体更有活力。十年来,外贸的经营主体增长了1.7倍,外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由十年前的11.1%提升到去年的17.7%,提升了6.6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这十年,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中国外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强,在经济引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雄厚。
市场规则和标准对接加强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表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国内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作用,有力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据介绍,在推进市场监管规则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方面,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框架下,推动标准协调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合作,助力外贸发展,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应对,对影响我国出口行业企业较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评议,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合法合理权利。
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目前的96.15%。主要装备制造业、重要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有力支撑了内外贸一体化。在认证认可方面,简化出口转内销CCC认证程序,在材料备齐的情况下,七个工作日就可获得CCC证书。
蒲淳表示,未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积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