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提到,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实施智能化矿山、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示范。
《规划》提出,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规划》重点从七方面进行部署。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四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五是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凝聚同舟共济的保障合力;六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七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其中,《规划》提出,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出台优惠贷款等金融类产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实施智能化矿山、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示范。
围绕前述重点,《规划》安排了五类共十七项重点工程。包括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堤溃坝、森林火灾等重大险情,加强太阳能长航时和高原型大载荷无人机、机器人以及轻量化、智能化、高机动性装备研发及使用,加大5G、高通量卫星、船载和机载通信、无人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应急通信装备的配备和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