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加码促消费扩投资 新一轮扩内需加固经济基本盘

2022-02-09 14:13:26    上海证券报

开栏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虎年刚刚开始,各方立马动了起来,稳增长政策见“火力”,新型消费、新基建投资见活力,新一轮扩内需政策、组合式减税降费举措蓄势待发见潜力……预见中国经济大势当有信心和底气。自今日起,本报推出“虎年开局看经济”系列报道,展现中国经济新气象、新动力、新动向。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多部门果断施策,明确了新一轮扩内需路线图。北京、上海、辽宁等地也加快政策部署。

专家表示,今年我国消费复苏的步伐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散发疫情对消费恢复持续形成制约,内需增长后劲仍显不足。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重点从四方面着力:一是着力释放消费需求,二是促进投资合理增长,三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徐兴锋此前也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二是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三是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四是补齐乡村消费短板,五是办好消费促进活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了《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打造线上节庆消费升级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提升文旅休闲服务供给等十方面举措。

在扩大投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袁达此前表示,当前投资缓中趋稳,结构不断优化,但面临明显下行压力,需采取措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保持2022年上半年和全年投资平稳增长。继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环保、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加强“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民生领域建设。

中央积极出台政策路线图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也积极行动,在促消费、扩投资方面发力。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在昨日举行的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场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北京的目标是全市总消费同比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左右,为此北京确定了179项工作任务,164个重点项目,其中37个项目今年会竣工运营。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73项,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2022年元旦以来,上海已有一批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中芯国际临港基地项目、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上海健康医学院南苑校区扩建工程、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等。

辽宁省也近期积极组织2022促消费系列活动,开展“惠购春节,畅享年味”等促销活动,力促消费回暖。沈阳市打造“盛京古城迎新春”的节日氛围,在中街举办了“喜迎新春—国潮大集”活动,还有驻村书记及“新农人”代表连线直播带动本地特产线上热销。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内需潜力足,今年在多项政策支持下,消费和投资的复苏将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表示,2022年,消费复苏的步伐将加快,但鉴于疫情的持续不定,仍将难以回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复苏有望进一步加速,基建投资加码,房地产投资趋于稳定,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回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表示,展望2022年,消费稳中求进的有利条件增多。预计全球疫情将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国内促进消费政策的各项举措齐发力,消费将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同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有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加高质量供给以动态匹配消费需求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将保持稳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