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2021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首破一万亿元 专家表示今年将迎五大新机遇

刘萌    2022-01-28 10:47:51    证券日报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月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发布会上,高峰分别从产业规模、业务结构、区域分布、国际市场、企业性质和吸纳就业等方面介绍了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1341亿元,执行额149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23.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1295亿元,执行额8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7.8%。其中,管理咨询服务、工程机械维修维护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1.8%、93.9%、90.4%、43.3%、41.2%、37.7%和24.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服务外包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科技研发类、电子商务类等离岸服务外包增长较快。此外,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服务外包占比在快速上升。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长三角服务外包在离岸市场的优势尤其突出,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和产业聚集度、集约度较高的地区在专业服务与人才聚集方面的优势。而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在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的主体地位,也显示了我国服务外包领域的市场化和外向度都相对较高,呈现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谈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服务贸易发展的作用,刘向东表示,不仅扩大国内就业和拓展市场空间,还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服务外包方式,有效绕开疫情造成的交流受阻,推动疫情防控常态下跨境贸易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发挥信息技术、知识流程等技术人才优势,持续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推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发展。

高峰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395万人,同比增长8%,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898万人,占64.3%。1-12月,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04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78万人,占74.9%。

柏文喜表示,从去年总额较大、增速较高的服务外包市场来看,今年的服务外包发展在行业惯性与承接合同额的加持下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增速。同时,人才结构、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给服务外包带来新机遇。

刘向东认为,今年我国服务外包发展面临多方面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一是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快速迭代给服务外包规模成长提供新的机遇,二是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发展将创造出新的服务外包市场机遇;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速将为更多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商业机会,四是我国稳外贸稳投资的政策落地见效将为外包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五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承接离岸外包企业展现新作为提供空间和发展契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去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 创四个历史新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