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外资创历史新高: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新华社上海1月26日电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但上海仍是跨国公司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的首选地之一。2021年,上海吸引实到外资、合同外资、新设外资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坚定选择上海、坚定做多中国——外资“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优的营商环境,以及拥抱开放的上海城市基因。
“外资首选地”高位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实到外资金额达到2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再创历史新高;新设外资企业6708家,同比增长16.6%;吸引合同外资60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强劲增长6.2%、冲破200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经贸关系遭遇逆流、增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实现的。
潜力巨大又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是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近期,通过“进博窗口”嗅到机遇的乐高集团宣布扩建其位于浙江嘉兴的工厂,工厂面积将增加4.2万平方米。在上海浦东新区,ABB投资1.5亿美元建设的新工厂即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这座占地6.7万平方米的“未来工厂”,将在上海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进博会是上海吸引外资的一张“王牌”。按一年计,第四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高丝、三菱、亚马逊等30多家企业提前签约参展第五届进博会。
“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我们从‘隐形冠军’变成不少中国居民都了解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不断增长。”即将第五次参加进博会的西班牙尼古拉斯克雷亚集团(亚洲)公司总经理老纳说。
抓住“领头羊”,总部经济再升级
上海也保持着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
2021年,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总数达到831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5家,总数达到506家。
进入中国17年后,德国企业爱达克在上海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设立了亚洲区总部。爱达克中国首席执行官武中文说,爱达克中国已经成为爱达克集团除德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子公司,中国市场是企业未来10年发展的重点,将加大在亚洲区尤其是中国的投入和产出。
将北亚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都“安家”在虹桥商务区的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说,中国是联合利华全球战略中的重点市场,以虹桥商务区为“圆心”,联合利华与长三角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久,联合利华宣布投资1亿欧元在江苏太仓投建食品生产基地。近日,这一集智能化、数字化与柔性化于一体的冰激凌“灯塔工厂”正式投产,“这一投资展示出联合利华对中国市场不变的看好”。
“抓好外资‘领头羊’,意义重大。”上海市商务委外商投资促进处处长盛弘彦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往往具有投资、经营管理、销售、研发、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把开放“写入基因”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精神气质贯穿在政务服务的方方面面:力争外籍人才到政府部门办事“只要跑一次”,开放政策从一事一议的个性化“种子”成长为制度性开放的“大树”。点点滴滴,都是上海不断自我加压、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明治集团位于上海松江区的新工厂项目在2021年11月23日16时通过“一网通办”的“上海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交了项目备案申请,第二天上午10时就顺利取得了项目备案证明,前后不到一个工作日,“方便高效的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保证了后续项目报建及开工的如期推进。”
未来,受益者将越来越多。2022年3月1日起,《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上海将进一步大幅简化核准材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明确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自主权。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基本建成亚洲投资门户,将把“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放在外资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外资设立和发展全球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记者姚玉洁、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