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我国外贸高速增长除低基数效应外,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我国率先做好疫情防控,稳住了生产和供应链,为世界抗疫提供了稳定供应支持。其次,全球需求持续恢复。在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各主要经济体需求增加,有效推动我国外贸保持较高增长。再次,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受物流受阻等问题影响,我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很好地履行订单的需要。另外,我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针对外贸企业的减税降费和便利化措施,有力地支持外贸保持旺盛增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对2021年进出口增速形成支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我国经济上半年表现出色,在数量角度拉升我国进出口增速。二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全球供给尚未完全修复的背景下,以原油以及有色金属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快速上升,并在下半年维持在高位,从价格角度对2021年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速形成支撑。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依旧肆虐全球,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同时,全球生产能力以及供应链受到冲击,加大我国的生产替代优势,进而利多我国出口增速。
在刘向东看来,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着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供给冲击依然存在和市场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特别是部分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引发海外需求萎缩,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供给逐步恢复,我国对海外的替代效应可能减弱,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增速可能会回落,再加上高基数冲击,预计今年外贸形势要面临一定困难。
“中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外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量的扩张相比,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下,有信心实现外贸开门稳,保持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李兴乾介绍,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出发,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商务部将具体实施四项行动:
第一,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切实抓好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第二,市场多元化行动。充分发挥贸易畅通工作组作用,用好已经商签的自贸协定,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指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第三,外贸供应链畅通行动。培育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各类平台和载体,持续推进物流畅通、结算畅通。
第四,外贸创新提质行动。发挥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建设好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