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 深市国企加速高质量发展

2022-01-25 14:36:29    证券时报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一年,深市国企走出承上启下关键一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这一年,深市国企争做改革先锋,借助资本市场激活创新发展动力,全年新上市20家企业,实施再融资67单;向“存量”要活力效率,积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金融工具,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

2021年,深市国企通过改制上市、再融资等方式筹集中长期发展资金,灵活运用各类固定收益及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推进产权、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创新发展动力。

数据显示,IPO方面,2021年深市国企新上市家数20家,同比增长150%;募集金额140.82亿元,同比增长318.61%。新上市企业涵盖新材料、设备制造、环境保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切实落实国企改革任务,有力促进科技创新,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服务国家战略。

再融资方面,2021年国有企业再融资需求集中落地,深市国企共实施67单,同比上升67.50%,融资金额1485.46亿元,同比上升52.33%,加速公司规模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化能力。

固收产品方面,2021年国有企业发行人在深市累计发行固定收益产品772只,融资规模达约833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86%、31.17%,利用固定收益产品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基础设施公募REITs方面,2021年国有企业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共有5家国有企业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规模165亿元,基础资产类型涉及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和生态环保,回收资金均再投向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随着国企向更加景气的新兴产业转型,未来有望迎来国企估值的长期重塑。

 

服务国企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关口,亟需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让国企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整个经济转型升级释放新的活力,这其中,如何盘活存量是关键一步。

深市国企充分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拆上市等资本市场工具,充分调动“人”与“物”资源,向“存量”要活力效率,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天山股份整合中国建材旗下水泥资产,资产和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冀东水泥吸收合并金隅冀东,质量及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拟吸收合并平庄能源,实现国家能投集团新能源板块整体上市及龙源电力回归A股;南风化工以盈利能力优秀的铜业板块资产置换原有的无机盐化工业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山西省属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等。

一批体量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相继落地,这显示出,在深市国企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中,重组并购不仅是融合剂,更是催化剂。

记者获悉,2021年深市国企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共计实施24单重大资产重组,实施金额1625.78亿元。

此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方面,2021年深市国企共实施33单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激励工具,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在分拆上市方面,2021年深市共有5家国有企业披露分拆子公司在境内上市的方案或提示性公告,分拆公司通过实现上市,进一步拓宽了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强化对子公司正向激励。

展望2022年,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之年。深交所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聚焦深市市场特色,持续深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基础制度,提升监管质效,优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战略性重组及专业化整合、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助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努力使深市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创新引擎和前沿阵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