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调——

LPR调整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李 婕     2022-08-23 06:56: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22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分别较上一期下调5个和15个基点。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相关调整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此次报价会带来哪些影响?

今年以来“三连调”

本次LPR已是今年年内第三次调整。1月20日,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5个基点。5月20日,1年期LPR与此前报价持平,为3.70%;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本次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再次双双下调。

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2019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新的LPR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作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LPR已逐渐替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每月定期发布。

实际上,就在几天前的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MLF中标利率为2.75%,下降10个基点。8月MLF利率下调,意味着当月LPR的定价基础发生变化。“8月LPR下调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在市场预期之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看待本次调整?曾刚说,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部分指标仍有波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经济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下调带动LPR的下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重点行业领域的需求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以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助力经济稳增长。

为实体经济降成本

本次两个期限LPR下降幅度不同,为非对称调整,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5个、15个基点。今年累计,1年期、5年期以上LPR已分别下调15个、35个基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结构性特征?

曾刚解释,从纵向看,经过过去多轮调整,1年期LPR累计降幅更大,5年期以上LPR相对1年期LPR偏高。从当前发展环境看,房地产市场企稳、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都需加大力度,这些方面与中长期贷款有着较强关联。此时以更大幅度下调5年期以上LPR,有利于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促进行业平稳发展,为稳经济提供支撑。

根据相关政策,5年期以上LPR不仅关乎企业中长期贷款,还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挂钩。本次LPR调整对新发放和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均会产生影响。

从增量看,LPR下调带动房贷利率调降,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楼市回暖。从存量看,LPR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成本。“这实质上相当于增加了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金融对实体的让利,将为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发挥积极作用。”曾刚说。

总体来说,两个期限LPR的下调,都将带来利好。1年期LPR下调也将带动其他期限的贷款利率下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本轮LPR调降既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有助于激发融资需求,也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继续深化LPR改革

下一步LPR改革及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中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深化LPR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不断提高LPR报价质量,使中央银行政策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传导更加顺畅。

近期,适逢LPR改革迎来三周年。业内普遍认为,LPR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发挥了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

引导LPR适度下行、支持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投放、出台专项再贷款工具……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以我为主’,根据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曾刚说,货币政策一方面要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服务经济大局,另一方面要在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的同时,保持定力,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

曾刚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有望在总量上保持稳健,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上更多发力。总量稳健,持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提升融资便利性。结构层面,用好精准直达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为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提供支持,稳定经济大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5G应用 赋能千行百业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