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上半年,国内原煤生产较快增长,非化石能源发展步伐加快——

能源供给质量和能力实现双提升

廖睿灵    2022-08-02 10:06: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上半年,中国各类能源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原煤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供给质量和能力实现双提升。

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煤炭产量3亿吨,同比增长6.2%;发电量5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铁路运输量2.3亿吨,航运量1.1亿吨……前不久,国家能源集团揭晓上半年运营“成绩单”,煤炭相关数据抢眼。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今年以来,在全球能源供应偏紧背景下,我国持续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能源生产情况数据显示,伴随煤炭保供政策有力推进,6月份,全国生产原煤3.8亿吨,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月加快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64万吨;进口煤炭1898万吨,同比下降33.1%,降幅比上月扩大3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各类能源优质产能加快释放,规模以上工业煤油气电等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介绍,煤炭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增产保供力度,充分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1.9亿吨,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原煤产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行业重要发展方向。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日前介绍,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终端用能清洁替代取得显著成效。章建华介绍,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另外,我们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章建华说。

推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的同时,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介绍,新增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83%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较快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3%、7.8%和13.5%。

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

李福龙介绍,今年上半年,能源行业把保障能源安全、能源保供放在首位,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化,持续加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有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太阳能发电631亿元,同比增长283.6%。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905亿元,同比增长9.9%。“能源行业深入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上半年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9%。在今年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能源重大项目中,非化石能源投资占87%左右。”李福龙说。

受高温天气影响,近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电力负荷高峰。为缓解用电紧张情况,在电力保障方面,国家能源局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监测和分析,推动重大电力项目建设投产,提升发电燃料的保障和运行出力水平并指导各地做好电力需求侧响应;在煤炭保障方面,压实煤炭增产保供责任,稳定煤炭保供政策,坚持全国煤炭产量调度,加快先进产能投产并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预计我国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和上半年比会有所加快。进入冬季取暖期后,电力、煤炭、天然气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李福龙说,现在稳妥度过夏季高峰,到了11月份以后,还要再迎接冬高峰,能源行业已经提前制定和实施相关保障预案。接下来,将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确保下半年的能源供应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