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吉林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朱思雄 祝大伟    2022-08-02 09:56:28    人民日报

8月1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吉林专场举行。

十年来,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逐步增长到1.3万亿元,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台阶,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80%以上,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介绍,这十年,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吉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这十年,吉林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不断取得新突破。

“这条新路,就是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景俊海表示。

2021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位居东北三省之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连续两年居全国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

吉林省始终把创新作为破解振兴发展难题的“牛鼻子”,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板。2021年,吉林获批成为全国第十一个、东北地区首个创新型省份。

吉林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市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红旗品牌4年销量增长高达63倍。

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吉林省围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投产后将再造1.5个吉化。吉林拥有碳纤维原丝年产能6万吨,碳丝年产能2.5万吨,均居全国首位。

“我们用创新成果赋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说。

今年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全面开工,吉林省布局新能源汽车稳步提速;中车集团投资450亿元在松原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从签约到产品下线仅用200多天……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不断为吉林振兴发展培育新动能。

创新赋能,项目蓄势。吉林省正全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3个万亿级大产业,以及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地处东北黑土地的“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依托,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关键环节,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饭碗装更多吉林粮。

这十年,吉林省率先谋划实施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0万亩;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推动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2%;主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吉林省粮食产量去年达到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大省第一位。目前,全国排名前10位产粮大县吉林省有7个,全省粮食商品率达到91.1%,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净调出省份。

吉林省全力保护好黑土地,大面积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面积5年增长4.8倍,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建设项目230万亩;与中科院启动战略合作,率先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吉林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

吉林省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目前全省肉牛养殖户发展到31.9万户,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55个,建成和在建万头牛场增加到15个。去年全省肉牛饲养量580.7万头,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建设生态强省

2021年,吉林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比5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6.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保持良好。

这十年,吉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指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吉林省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狠抓秸秆全域禁烧、“两河一湖”治理。全省向秸秆露天焚烧“老大难”问题开刀,去年实现秸秆全域禁烧。集中开展重点流域治污行动,东辽河、饮马河变美变清澈,查干湖再现“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

这些年,吉林省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贯通全省的“两纵四横”大水网工程,实现全域水系河湖互济、丰枯调蓄。万里绿水长廊工程,将实现1.35万公里河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将形成林网成格、草地连片、湿地相嵌、河湖连通的绿色屏障。

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冰雪旅游领跑地位持续巩固……吉林生态强省的步伐铿锵有力。

吉林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风、光资源丰富,土地优势明显的吉林西部,建设“陆上风光三峡”,打造省内消纳、电力外送、氢储能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水资源丰富的吉林东部,建设“山水蓄能三峡”,到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3500万千瓦。

山川壮阔秀美、资源基础厚实、活力生机勃发,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吉林正铺展一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下一篇:能源供给质量和能力实现双提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