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政策,真是一场及时雨。”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辉说,“园区为我们争取到3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0%贴息,让我们获得感十足。”
受疫情影响,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些企业面临着稳定运行的压力。石景山区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共计42项,其中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直接相关的有23项。“我们加快政策兑现节奏,确保园区内企业对政策应享尽享、尽快得享。”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主任贾曦说。
对接贷款 利率优惠
企业资金保障到位
盛夏的北京,空气有些闷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京西商务中心,北京凌华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办公区里,电话声此起彼伏,员工们热情高涨。
一个多月前,公司办公区因疫情被封控,解封后,如今正加紧联系业务。记者见到公司财务总监杨朝江时,他正进行财务盘点,准备做个报告给公司负责人参考。
凌华峰公司主要从事连锁及分支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不少大型连锁超市、车企、保险公司都是其客户。“客户只要每月开分店,我们每月就有收入。”杨朝江说,疫情让客户业务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自己的公司也受到了影响。
“公司的现金流主要靠客户每月的回款。”杨朝江说,上个月的回款只达到常态下的四成,这个月有所恢复,达到了七成水平,“公司经营正在好转”。
“公司发展光靠客户回款可不行。”杨朝江跟记者说,好在有所准备,今年春天,在园区帮助下,公司获得建设银行的5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还有较大幅度的优惠。”杨朝江说,如果企业发展得好,银行还可以考虑债转股,“这为我们后续发展提供了急需的资金。”
翻看着财务记录,杨朝江一一盘点:减免上年度企业所得税45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企业所得税额约50万元,还有区级综合经济贡献奖约20万元、“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奖励20万元正在申请。“用好用足财政、税收政策,也是为公司赚钱。”杨朝江说,这几笔钱足以应对公司办公支出好一阵子。盘点完手头的资金,杨朝江跟公司总经理王小玲进行了汇报。“我这个冲在最前的‘销售员’可以放开手脚拉业务啦。”王小玲开心地说。
定制公交 减免房租
企业少了后顾之忧
“园区设置的定制公交很方便。”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古城创业大厦,北京青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青牛公司总裁办主任顾禹对园区工作人员刘子强连连致谢。“员工到岗更方便,我们公司也能节省每年几十万元的交通支出。”
原来,古城创业大厦离地铁站较远,之前不少公司都是自行出资租车到地铁站接送员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园区管委会联系北京公交集团专线运营部门设置了定制公交,计划2022年全年发车3528次、载客超过5万人次。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逐渐恢复。这几天,刘子强顶着大太阳,穿梭在园区辖内各个公司,了解复工复产的情况以及各类诉求。这次来古城创业大厦,除了询问企业对定制公交有什么建议外,他还想跟大厦持有方跟进一下房租减免的情况。
作为集体经济企业,古城创业大厦持有方在接到《石景山区集体经济系统关于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方案》后,迅速制定了方案,预计减免入驻企业2022年租金1200万元,这是继2020年为入驻企业减免房租3500万元后的又一次助力。除了享受到房租减免,入驻3年来,青牛公司还享受到政府一次性房租相关补贴1300万元。
在园区内,国有房产的房租减免“即申即享”。“我们已经享受到3个月的房租减免。”易华录e+创客孵化中心总经理任毅说,按照政策要求,他们也相应减免了17家企业的房租。
牵线搭桥 撮合交易
企业发展后劲更足
在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数字大屏上不断跳跃变化的数字,来自行驶在祖国四面八方的火车机车。
“我们为轨道交通运载装备、新能源电力设备等领域提供健康管理和智慧运维服务。”公司董事长谭维克说,作为一个较为前沿的服务领域,公司的发展状况向好,今年前5月签订销售合同额同比增长30%。不过,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公司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电子元器件采购困难。”
园区工作人员雪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自己对外联络货源,同时也向园区内的企业发出通知。没过多久,王小玲发来消息:“我们的客户有相应货源,我们可以帮忙牵线搭桥。”就这样,困扰谭维克的采购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在园区走访期间,一家名为石景山区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创新促进中心的机构被各家企业反复提起。原来,作为一家辅助服务机构,中心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宣讲、撮合企业间交流合作等多种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政策宣讲、创新创业等活动30余场,为园区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了助力。
“助企纾困对我们这样的文化企业可谓雪中送炭。”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景说。今年,政府加大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在石景山区文化管理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张春景一举拿下好几个文化项目,中标金额100余万元。“企业有活干,员工有饭吃,发展也就有希望。”张春景信心满满。
让王小玲开心的,则是另一件事。在园区管委会的协调下,公司与首钢工学院建立了联系,初步达成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意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输送到王小玲所在的企业。“企业发展最终靠的是人才,有了人才助力,我们一定能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王小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