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劳动增值

云南探索多渠道助农增收

杨文明    2022-03-30 09:49:22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是关键之一。

云南多地探索助农增收办法,通过土地入股享分红、合作经营助增收、富余劳力再增值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产业发展红利,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不少原本亩产两三百元的土地,实现了产值破万元、地租近千元。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记者近日在云南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通过土地入股享分红,合作经营助增收,富余劳力再增值等方式,让农民有了更多“地租外”的收入。

土地入股享分红

“产值越高、分红越多,保底还有每亩300元的租金。”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回亮下寨村民小岩松,一块地上可以拿到地租、劳务和分红三笔收入。

土地入股前,小岩松也有些犹豫。村里合作社与外来企业合作种的是牛油果,虽然别的乡镇种得不错,可是自己村里土地适不适种,小岩松心里也没谱。地租虽然比不上分红高,但好在旱涝保收,不必承担风险。

今年初,早两年种牛油果的公信乡糯董村贺朗组开始领到了牛油果分红款,这让小岩松和其他一些正在犹豫的农户下定了决心,加入土地入股的行列中来。

为了进一步保障入股农户的收益,孟连当地企业鑫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牛油果种植龙头企业合作,企业负责筹措资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销售利润按3∶3∶4分成,即龙头企业占30%,土地入股农户占30%,剩余40%由鑫梦公司、合作社和村委会进行再次分配。

不仅是孟连牛油果,近年来,云南省在蓝莓、沃柑等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努力让农户持续分享特色产业发展利润。

云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将全面分析全省农民收入情况,科学制定农民增收3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典型试验示范,着力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的租金、股权分红等财产性收入,努力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增值收益。”

合作经营助增收

从出租人到承租人,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炉房村村民王云德也返乡跟村里大户投身种植软籽石榴。

“咱这里缺水,种地要看老天爷。”为了增加收入,王云德一度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后来眼看着有人种石榴赚到了钱,便决定加入村里的石榴种植合作社。

不过入社前,王云德多长了个心眼——看和干毕竟不一样,先去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跟着边干边学。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2019年,看好石榴产业的王云德流转土地,成为拥有50亩土地的石榴种植大户。

这几年,会泽县加大了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娜姑镇石榴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不过,随着种植规模扩大,软籽石榴价格有了一定的回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持续增收最大的风险依然是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此,云南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例如,近年来,昆明市呈贡区利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鲜切花产业集群项目资金实施花卉价格商业保险,云南本地的保险公司为普洱澜沧咖啡、昭通绥江半边红李、丽江华坪万寿菊等设立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等。

有来自政策和技术的多重保障,如今,云南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规模经营中来。“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云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共享农场、合作种植等方式能够有效带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鼓励企业探索相应的经营模式,有助于形成企业和农民收益同步增加的长效机制。

富余劳力再增值

采访中记者发现,伴随土地流转而来的,是大量农民进入到农村的第二产业,就地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

以往,农民根据农时在地里劳作,除此之外,会存在比较多的闲暇时间。而随着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用工需求持续增多,农民把更多闲暇时间用来务工,增收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农民的收入正从依赖土地向更多领域转移。”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小太平村党总支副书记柳向军看来,短期看,就近务工为农民提供了收入;长期来说,农民在务工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收入进一步增长,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力。

产业规模越大,用工需求越多,尽管务工工资在不断提高,本地劳动力的紧缺程度却始终未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杏焕蓝莓基地主管何端武坦言,为解决季节性用工需求,本地在考虑蓝莓基地建设布局时,反而需要适当分散,以便周围村庄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第二产业之外,农村的第三产业也随着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而愈加红火,农民的就业机会也由此越来越多。

三面环湖、背靠森林公园,这几年依托太平湖和森林公园,小太平村乡村旅游火了起来。村里一些年纪大的做起了保安、保洁,正值壮年的柳向军不甘心,利用自家闲置的房间开起了客栈,开业第一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柳向军说:“不靠土地靠服务,同样能致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30日 10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房贷利率低至“零加点”,各地楼市花式揽客,买不买?
下一篇:今年原油产量将重回二亿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