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地方债发行迎“开门红” 助力基建“开门稳”

2022-02-10 14:36:56    证券时报电子报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1月各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约6989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且推动1月地方债放量发行的“主力”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现了发行工作“开门红”。在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有望在一季度持续发力的新增专项债还将有力推动基建投资“开门稳”。

 

地方债首月发行放量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1月各地发行地方债规模达到6989亿元,对比2021年1月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了3365.64亿元。另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1月各地发行新增地方债券5837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993亿元和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还发行了1152亿元再融资债券。此外,1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达到670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不同于去年首月地方债全部为再融资债券,得益于财政部在去年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发改委也提前督促各地开展专项债项目储备工作,今年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占到地方债规模的69.3%,成为了地方债发行开门红的主角。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1.2万亿,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1月例行新闻发布上表示,将尽快让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展望后续发行工作,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截至2022年2月6日,各地已披露2月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4249亿元,包括新增专项债3208亿元。若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限额在一季度发完,预计2月、3月地方债总发行规模分别为4800亿元、7200亿元。

目前,部分地区如上海、甘肃等都在近期纷纷提出将加快地方债发行进度。其中,上海更是在1月发文提出,将确保一季度完成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2年专项债发行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全部专项债发行工作。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说,上海争取上半年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主要是为了政策早发力、早见效,当前国内经济“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尚未得到明显扭转,需要地方债尽早发力,及时扭转市场预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部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虽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节奏将整体较去年更快,且银行有持续购买政府债券的空间,但上半年全部地区都能基本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的可能性较小,过快完成专项债发行可能对地方财政收支安排产生扰动。

 

一季度或现

专项债发行高峰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当前数据测算,2022年提前下达专项债限额还剩余9756亿元。而多位专家都相信,提前批额度将在一季度基本发完,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高峰或将在一季度出现。

刘郁指出,考虑到2019、2020年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均在一季度内基本发行完毕,且财政部在此前已强调“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预计2022年提前下达专项债限额也将在限额下达后的3个月内基本发行完毕。

在伍超明看来,在政策发力适度靠前总基调下,为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与2021年结转专项债资金形成叠加衔接效应,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明显提速,一季度末或出现供给高峰。

随着新增专项债有望持续在一季度发力,加上去年四季度专项债资金在今年初逐渐见效,多位专家认为,基建投资项目将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预计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量将在1万亿以上。在同时考虑去年专项债的结余与城投融资约束后,预计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在5%以上,乐观的情形下有望达到10%。

植信投资研究院分析,考虑到计划发行地方债规模与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若按通常约85%左右的专项债最终投向广义基建投资,则一季度约有2.2亿元资金可用于基建投资,将有效推动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近日表示,今年将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千亿元资产摆上“货架” 房企赶时点出清风险?
下一篇: 发行规模大增 2022年绿色债券市场扩容可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