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智能方舱当好“应急大夫”

——访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综合防治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彭歆

2022-02-22 16:43:50    《人民周刊》

 

访谈人物

彭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冻伤及颌面创伤综合防治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内固定学会颅颌面分会亚太理事会理事及中国区主席、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冰天雪地中激烈角逐,成就了冬奥会冰雪项目的精彩,但也增加了运动员竞赛过程中受伤的风险,冻伤与颌面创伤更是冬奥会冰雪项目的高发损伤。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设立了冻伤及颌面创伤综合防治与关键技术项目,旨在建立一套集综合预防、移动诊疗平台开发、诊疗流程建立、人员队伍建设为一体的冻伤及颌面创伤防治体系。围绕如何提高冰雪运动中冻伤和颌面创伤的救治水平,为冬奥会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该项目负责人彭歆做了解答。

 

 追求:提供整套救治体系

问:我们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冻伤与颌面创伤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

彭歆:我国属于温带,冻伤比较少见,冰雪运动也不是特别发达,因此与冰雪运动相关的冻伤和颌面创伤防治经验是不足的,即便有一些相关救治经验,也集中在北方地区。冬奥会将至,冻伤和颌面创伤是冬奥会期间发生可能性较高的一种损伤,所以,我们需要在冬奥会特殊场景下,提供一整套关于冻伤和颌面创伤第一时间救治的体系。

问:能否请您简单描述一下颌面创伤?

彭歆:颌面部指的是整个面部,包括面部上颌骨和下颌骨位置。由于冰雪运动都是在非常高速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伤情很有可能影响颌面部,出现面部挫伤,也就是面部伤口裂开,还可能会出现颌面部骨折等一些更深的创伤。

 

 保障:建立智能诊断系统

问:医疗团队如何保障北京冬奥会期间两地三赛区冻伤与颌面创伤的救治?

彭歆:我们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一个基于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远程专家审核系统的智能诊断系统。这个智能诊断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对伤员伤情的检查、诊断,形成治疗方案并实现基本救助。为便于在两地三赛区进行救治,我们设置了专门的移动平台。

“科技冬奥”专项项目成果——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展示

 

这个移动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移动方舱。在这个方舱中,我们应用了很多高新技术,配备了很多硬件和软件设备,如CBCT(锥形束CT)检查设备、针对冻伤和颌面创伤基本诊疗救治的一些医疗器械等。方舱中可以实施冻伤的产热复温和面部骨折的CT检查,方舱还有最基本的心肺支持功能。最关键的是,智能方舱中配备了对冻伤和颌面创伤进行人工智能判断的软件系统。

人工智能是核心技术,我们把人工智能这种新技术应用到智能方舱中。如果运动员受伤,可以给运动员拍一张照片,把照片输入诊疗系统中,很快就能判断他到底是否为冻伤、如何进行冻伤处理。

对于颌面创伤来说,智能方舱配备了CT检查设备,运动员受伤后,可直接进入智能方舱进行CT检查。方舱的中枢系统可以对获得的CT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判断:是否有骨折?是什么类型的骨折?这样的骨折应该做什么样的治疗?

如果运动员受伤,从受伤到把运动员直接转运到移动平台,到伤情的基本判断,再到救治方案的基本建立,全部步骤只需要短短10分钟就可以完成。因此,移动智能方舱已经成为冬奥会冻伤和颌面创伤的“应急大夫”。

 

 防范:线上线下培训齐头并进

问:在运动医学领域,防患于未然比应急救援更具挑战性。在项目研究中,防范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彭歆:防范是最重要的。虽然冻伤和颌面创伤有可能是冬奥会期间比较高发的损伤,但实际上我国真正从事冻伤和颌面创伤治疗的专业人员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对很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宣传。

在宣传之前,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冻伤救治医生、整形外科医生等专业领域的医生一起讨论,专门针对在冬奥会场景下,冻伤和颌面创伤如何预防、如何救治,形成了一整套文字资料。我们面向冬奥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宣传和讲解这些文字资料,提高所有冬奥会参与人员的防范意识。

从去年到今年,科研团队一共去了三次崇礼云顶滑雪场,对滑雪场的医疗救助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达600人次左右。除现场培训外,科研团队同时建立了网络培训平台,把有关冻伤和颌面创伤救助的很多基本知识做成形式多样的幻灯片、视频,在网络培训平台公布。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冬奥会参与人员学习,最终能够一起参与冻伤和创伤的防护。

 

 应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问:到目前为止,冬奥会的系列测试赛已经举行了多次,项目组有没有进行一些演练?

彭歆:对于演练,我们特别高兴、特别自豪。受北京冬奥组委会的邀请,我们参与了冰球的“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在这两次测试赛中,智能移动方舱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运动员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冻伤和颌面创伤医疗救治保障。

集成冻伤、颌面创伤救治、心肺支持及人工智能诊疗平台的操作舱
 
2022年1月,项目科研团队在项目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平台现场展示。

 

在测试赛中,我们对移动智能方舱进行了真正的速度测试。其中有一个核心环节:如果运动员拍摄了CT,多长时间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判断出是否有骨折?答案是:两分钟以内。还有一个数据:准确率是多少?经过专家审核,移动方舱人工智能判断是否有骨折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

问:在北京冬奥会之后,项目成果还有哪些进一步拓展应用的空间?

彭歆:在后冬奥时代,我们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因此,在我国广大的滑冰场、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地,都有移动方舱施展本领和特长的空间。我们会继续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冻伤和颌面创伤的基本救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应急医疗守住安全防线
下一篇:无人驾驶“点亮”智慧冬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