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探访宁夏非遗传承人:葫芦上烙刻“福禄”人生

2021-11-15 11:47:08    中国新闻网

葫芦作“纸”,烙铁为“笔”,有花鸟鱼虫的意趣,有山水之间的闲情,有吉祥如意的寄托……11月14日,中新社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湘军的家中,满眼都是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有歪头大肚的、有憨态可掬的……最小的精致盈掌,最大的有半人高。

陈湘军正在制作葫芦烙画。于晶 摄

记者见到陈湘军时,他正在制作葫芦烙画,只见他手持电烙笔,手腕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一幅精美的牡丹作品便在葫芦上悄然“绽放”。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的写实效果。

“把绘画、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之上,在增加葫芦艺术价值的同时,更使这些艺术葫芦古朴自然,别具魅力。”陈湘军介绍说,“制作一个葫芦工艺品需要很多步骤,包括去皮、晾晒、打磨、雕刻、绘画等,还要讲究依形造景,细长的葫芦适合雕刻人物,短粗的适合画动物。”

陈湘军正在制作葫芦烙画。于晶 摄

葫芦烙画虽然并不一定要科班出身,但对手艺人也有极高的要求,创作时要注重火候、力度和速度的把控,陈湘军说:“电烙笔的温度、运笔的速度和力度都是葫芦烙画成功与否的关键,最好能一气呵成,因为在创作时稍有停顿和迟疑,就会出现颜色过深或过浅的现象,影响整个画面的协调和美观”。

葫芦谐音“福禄”,“福禄”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希望日子过得幸福安康,福禄双全。疫情期间陈湘军创作了一系列“抗疫”主题的葫芦烙画作品,为疫情防控加油。他说:“希望通过葫芦烙画的形式,可以给大家带来力量。”

葫芦烙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着浓浓的“福禄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民间工艺技艺的文化。这门手艺,要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代代传承。

为了让老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陈湘军在传统的烙画上做了一些改变和尝试,加入现代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同时,他还在业余时间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烙画。

陈湘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不管到什么时候,烙画以火为墨、以铁为笔的传统不能变,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工艺的魅力。(于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区块链:向艺术市场深度推进
下一篇:艺术家将奇幻的大千世界绘成“花花世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