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福建木偶戏传承“后继有人”

2021-08-19 16:37:53    中国新闻网

图为7月17日,庄陈华与陈黎晖(右)交流木偶表演技艺。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创造偶人世界,指头灵活十分,飞禽走兽有表情,何况旦生丑净……”记者走进在位于漳州古城的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探访时注意到,展厅墙上悬挂着郭沫若1962年对漳州市木偶剧团高超技艺赞誉的题词。

福建木偶戏是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年轻人学习、传承意愿下降,福建木偶戏后继乏人。从2006年开始,相关社区、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了2008年至2020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木偶表演艺术家陈黎晖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受益者,他12岁起学习木偶戏,至今已有30多年。作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他曾到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在传承路上,让陈黎晖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他深入美国民间开展11天的“草根之旅”。其间,他到访了马里兰州7个县多个学校、社区,与3000多名学生、教师、普通民众交流,并入住当地家庭。

“以前访问演出,演完就走了,观众不认识你,你也不了解观众。而那次可以跟大家互动,还在当地家庭入住,非常难得。”陈黎晖说。

把木偶操纵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庄陈华在业内首屈一指。现年78岁的庄陈华是陈黎晖的老师,“角色是丑的,人们鉴赏时是美的。”庄陈华说,外国人曾生动地讲了一句评语:“可爱的丑人。”

图为7月17日,木偶表演艺术家陈黎晖(右)给儿子指导木偶丑角表演。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庄陈华主演过几十部布袋木偶剧,其代表作《大名府》《抢亲》《卖马闹府》等作品常年盛演,并在《掌上艺术》《八仙过海》《擒魔传》等几十部木偶影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其出神入化的木偶表演技艺,赢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从业以来,我收了20多个徒弟。”庄陈华说,从1978年起,他曾任多届福建省艺校漳州木偶班老师,近年来,他开展传承工作,2014年在厦门艺校木偶班任教,2015年至今在漳州艺校木偶班任教。在两岸艺术交流活动中,他还收了两名台湾木偶演员为徒。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地区等。原漳州市木偶剧团始建于195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授予“艺术交流漳州实验基地”。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及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成为全国唯一双文化遗产单位。

如今,陈黎晖18岁的儿子已完成木偶学校的学业,即将走上木偶“丑角”表演的传承之路。

岳思毅表示,近年来,漳州致力于加强木偶戏传承人的培养、抢救复排传统经典剧目、创排新剧目、布袋木偶理论研究及撰写等,中心青年演员多人获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木偶戏发展仍面临后备人才不足的隐忧,需要未雨绸缪。(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百米唐卡长卷再现泉州宋元盛景
下一篇:重庆:《佛教圣国·丝路与长江展览》好评如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