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相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来源于中国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会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以此来歌颂中国劳动人民的坚贞爱情和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唐·权德舆《七夕》:“今日云耕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写的正是牛郎织女在七夕节通过鹊桥相会的场景。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是关于“鹊桥”的最早记载,但未明确提及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直到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牛郎在银河相会,才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由此,牛郎织女悲惨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才开始在民间流传,表达的是男女双方坚贞不渝的爱情,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而这一故事题材也被历代艺术家们所选用,并且创作出流传久远的艺术佳作。如图所示这对清代白玉镂雕香囊,就生动演绎了“鹊桥相会”故事情节。
这对香囊玉质晶莹,玉色纯净;形制为圆形,直径5.8厘米,子母口封合,封合处亦有素平圆边,边圆不起角。每个香囊以盖和底两部分组成,内挖中空,器面有一素平圆框,圆框内外有不同的镂空纹饰,外为连系的云纹,内为缠枝蔓藤及牛郎织女相会之景,十分考验玉匠的技艺。以简练的短阴线刻画人物的五官、发丝及襞积。牛郎和织女各站在银河的两岸遥遥对望,周围有喜鹊飞翔,该是准备搭成彩桥,让他们相聚。白玉香囊配黄色挂绳及绿色流苏,增添整体美感。此香囊为一对,为当时男女定情之物。内部已无香料,但仍有淡淡香气从小孔溢出四周,步步生香,让人产生魂牵梦萦之感。
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早在春秋时期,用赠香囊来表示爱慕之情的习俗便已存在,香囊被赋予了男女情感交流中信物的功能。所以,当香囊和鹊桥相会的题材相结合,必蕴含着浓浓的爱慕相思之情。(刘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