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书家文化素养及提升路径漫谈

2021-06-28 16:44:53    美术报

寇学臣(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导)

日前,“2020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面试结束,据悉,今年文化测试内容是给出20组成语,让考生挑出其中的错别字,总分20分。去年文化测试内容是给出20组繁简对应的两个字,指出其不同含义并举例,总分也是20分。有很多人认为,对堂堂的书法家考这些简单的字词,是不是有些低级了呢?然而实践证明,在文化测试环节中不合格者大有人在,由此暴露出当代书坛“重技轻文”的严重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在重大展赛中增加文化测试的必要性。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汉字作为世界上四大古老文字之一,是唯一沿用至今且既表形又表意的文字。中国书法的书写对象是汉字,把作品中的字书写正确,这是书法家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但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汉字不断由繁至简,当前书面交流均采用简化字,而艺术创作还是普遍采用繁体字,尤其是简化字与繁体字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此为书法家创作确实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由于电脑和网络的冲击,平时动笔书写变得越来越少,导致众多人“提笔忘字”,包括很多书法家在内,书法作品中错字、别字时有发生,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经常受到诟病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展览面试中开始考核繁体字、挑取错别字,不再单单的“重技轻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随着这种倡导的不断推进,文化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也必将不断提高和升华。例如,在“兰亭奖”等重要评奖中,除提供以往的成果作为参考外,是不是考虑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考核办法,比如可以增加古文写作、提供素材写诗作词、即兴撰写楹联等,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可以提升艺术家们的文化素养和才情,也更加贴近传统书法艺术的内核。

关于提高书家文化素养的路径,至少应该抓住以下三大阵地:

一是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书法教育是书法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其培养方案应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内涵与素养,如开设古汉语、文字学、诗词学、美学等课程,并要求学生多读书,多写作,以文养字,以文修身。在这一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可谓开风气之先,在欧阳中石先生的倡导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成立“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后又更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将书法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从而突出书法艺术传统文化的品质与品位。

二是各级书协。近年来,中国书协在推进提升书家文化素养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如2019年中国书协举办了“文质兼美”文化素养研修班,开展了关于碑帖、手札、古文字学、诗词格律等提升文化素养的专题讲座。这样的文化素养研修班应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广泛提高书法创作者的学养,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各级书协应不定期举办书法文化研究班,组织广大书法爱好者参与进来,不断引导正确的书法理念,提升大众的书法审美水平。各级书协还要要从源头抓起,要重视少儿书法教育和提倡全民汉字书写,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书法、喜爱书法、能写书法。只有当人们普遍具有书法审美能力之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三是各级书法展赛。各类的书法大赛要增加对书法文化素养的考核,并形成考试模式。如河北省汉字书写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大会以文字知识及书法常识评测为要求,只有测试合格方可具备参加展赛资格,这样的考核标准能够严格控制参赛选手的水准,也能够激发大众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书法赛长期举办,势必促使书法家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一个追求文化素养的大环境中不断与古为新,继往开来。

中国先人已将千百年来积攒下的智慧、良知、风骨、学识与修养灌输到书法艺术当中。作为后来人,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才能使整个中国书法事业尽精微、致广大。(寇学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书家笔下无错字”说起
下一篇:书法面试有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