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术高考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校考和省级联考两大类,在考试内容上,联考与校考一样,主要设有素描、色彩、速写、专业设计(创作)四类。素描考察的内容多为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或半身像,考察方式则是照片写生或默写;色彩主要考察静物组合和风景两类,同素描一样色彩也采用照片写生或默写的方式。
考试内容对于美术类考生以及国家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向性作用。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的日渐重视,部分省份开始逐步提高联考难度,对考试科目以及内容作出了适当调整,但考察内容大同小异,未有触动本质的改变。且当今美术高考的考试科目中均以西画为主,缺少对中国传统绘画内容的考察。以河南省历年美术联考素描考题为例,2017年之前的考题主要以人头像照片写生为主,2016年的考题则为人像默写,2018年和2019年一改之前固定的人物头像,变为静物素描考察,2020年与2021年又重新回归到人头像照片写生,只是在人物动作上增加难度,其他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
正是由于美术联考考题的墨守成规,使得许多考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僵化的应试培训,学生千篇一律地进行着素描和色彩的套路训练,临摹固定的美术作品形成公式化的套路,以求快速提高美术统考成绩,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知西画中的光影素描,对中国传统绘画知之甚少。如此一来,便与国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美术人才选才思路背道而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美术高考的考试内容与标准对高中美术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与影响,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考试内容?又该适时地做出哪些改变?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赴法留学,回国后在北平艺术学院(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美术教学改革,将素描教学体系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框架,这种框架深深影响了中国高校美术招生的考试内容。他的一生都在寻求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现今的高考美术教育招生体系的天平却更多地偏向了西画,我们的高考美术招生若要脱离中国绘画的根基,单纯将西画技法作为我们选拔人才的衡量标准,似乎违背了徐悲鸿先生将素描引进中国并与中国画相互融合、提升绘画造型能力的初衷。
潘天寿先生曾在《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中讲到:“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统系的代表。”中国传统绘画是我们的根基,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画种,我们学习西画提高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中国传统绘画方面的造诣。目前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考入高校相关美术专业后,才开始正式接触系统的中国画学习与创作的现状。由于前期艺考培训班的训练,学生的素描思维已根深蒂固,甚至开始以素描的方法去诠释,造成中国画被“素描化”,从侧面也反映出高中美术教育与大学美术教育的断层。
西画中的素描强调用光影表达人物形态,而中国画中的白描不着颜色,单纯用线却能生动传达出所绘对象的造型动态。因此,素描始终代替不了中国白描,我们不可本末倒置,舍弃中国画传统而将西画技法作为美术高考命题内容的唯一标准。美术高考考试科目中如果增加中国传统绘画白描,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中国传统绘画在美术高考中的比重,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画技法融合,并将其作为高考美术命题内容的考察对象,是值得我们严肃对待与认真思考的问题。
联考考察内容不应只局限在单一的西方素描和色彩的造型表现上,中国画也该有所渗透。例如增加中国画白描与水墨画的考察,增强考核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逐步改善当前美术考核制度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社会上考前培训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学习带来的弊端。在最新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必修课程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加大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比重,丰富了课程的多样性。美术高考也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出改革,适度调整命题内容,建立科学化、人本化的美术人才选拔机制。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