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探访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一针一线“对话”千年历史故事

2021-04-29 15:55:29    中新网

4月下旬,赵喜梅正在修复南北朝时期纺织品文物。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高康迪 高莹 高展)一块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纺织品,已经黯淡无光、支离破碎,很难看出它原先的模样。为了保护它们,纺织品修复师要将这些“面目全非”的纺织品进行修复。

采集信息、检测、消毒、清洗、平整、背衬染色、针线加固……记者近日走进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实地探访纺织品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据了解,每一件文物纺织品在修复之前,都要经过一系列修复准备,并制作修复方案、上报相关部门,等方案申报批复后,才可着手修复。

目前,该修复中心共有4名纺织品修复师,自从建立纺织品保护修复工作站以来,已完成4个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数十件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通过保护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形制、纹饰更清晰,色彩更鲜亮,提高了观赏价值,更为古代纺织工艺、装饰艺术等研究提供了线索。

“刚拿到这件文物的时候已经完全变形,皱皱巴巴,上面全是污渍”。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纺织品修复师赵喜梅在工作台旁坐着,身穿白大褂,戴着放大镜,手里拿着镊子和针线,正在修复南北朝时期的一件联珠动物纹刺绣剑臂,“这件纺织品剑臂的缝合处已完全开裂,只留下针眼,但清晰的针眼是修复缝合的依据”。

据赵喜梅介绍,修复文物纺织品所用的绉丝纱比头发丝还细。 高展 摄

赵喜梅用磁块平整着文物说:“这件剑臂的刺绣精细到每厘米长度内10个针脚,纹样是团窠联珠纹,这种纹样是典型的波斯萨珊文化风格,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团窠联珠纹内的野猪纹和翼马等造型更体现出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据介绍,纺织品文物修复方法较多,但目前国内外较为广泛使用针线加固法,它是运用缝制服饰的针线技术来修复纺织品文物,这种方法通常在纺织品文物背后或表面加衬一层现代织物,通过针线,将两层或多层织物缝合,以起到加固文物破损部分或整体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针线修复法是一种可再处理的方法,即修复部位的材料在将来必要时可以拆除,从而恢复文物原状。

“大多数的纺织品文物比较脆弱,对于较为糟朽的纺织品文物,因为牢度较差,使用皱丝纱包覆,沿着文物破损或开裂的边缘对绉丝纱和背衬进行固定,把文物包裹在两层织物里面,起到保护加固作用。”赵喜梅说。

“当一件不成型、污染、破损严重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展现出新的面貌的时候,很有成就感。”赵喜梅说,保护修复的过程不仅可以研究文物的纹饰,也可以探索文物后面的故事,有时还可能发现一些新的资料信息进行研究。

“眼睛酸痛时才会停下来休息休息。”同为纺织品修复师的王菊已经修复十余件纺织品文物,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更像医生,只不过患者是一件又一件古老的纺织品文物。

修复过程中,为了文物形制的准确,不仅需要仔细思考,还要翻阅大量资料,寻找依据。另外,为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静不下心来,就一步都坚持不了”。因此,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耗时较长,需要格外仔细认真,才能高质量完成每一件文物的修复工作。

用一针一线修复千年丝绸上的“缺失”,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也在一次次与文物亲密接触中,探访着纺织品文物背后的每一个故事。(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退休“网红院长”单霁翔再入川 支招三星堆申遗
下一篇:甘肃非遗传承人:用剪纸讲述敦煌故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