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跨过鸭绿江》何以受追捧

本刊记者 钱敏    2021-04-08 19:23:47    《人民周刊》

去年12月27日,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反响热烈。1月27日《新闻联播》称,应观众强烈要求,《跨过鸭绿江》将于次日重播。

北京卫视红星剧场,山东卫视经典剧场、花漾剧场,河北卫视民生剧场,四川卫视合家欢剧场……记者搜索发现,3月的最后一周,《跨过鸭绿江》仍在全国多个卫视热播。

一部电视剧何以受到如此追捧?

 

《跨过鸭绿江》剧照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部剧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包括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志愿军后代等诸多的业内外人士都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每晚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积军说,“有位9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被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写信盛赞该剧。”

由于种种原因,该剧首轮播出期间,断档的情况不时出现,申积军表示,那段时间许多观众致电询问。他发现,众多年轻网友也加入了追剧大军,纷纷表示这部剧像一部历史教科书,看得人热血沸腾。

就是这样一部深受观众和网友喜爱的大剧,创作历程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现在想起来,觉得是一个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要在一年出头的时间里从零开始制作这么一部剧,有着30多年经验的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起初并不看好,“说心里话,我觉得这完全违背规律,很难做到。”

“40集的本子我们当时只拿到了30集就开始筹备,并且这个剧本还在改动当中。100天的拍摄周期,而且年底要播出。基本上没有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超大规模、超大体量的电视剧,100天的时间要完成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出现奇迹。”总导演董亚春说。

该剧另一位总制片人王雁同样认为不可能。“这毕竟是一部战争片,需要很多重装设备。还有,5个摄制组1800人,在顶峰时甚至达2000多人”“这5个摄制组平常使用的摄像机达20台左右”“在B组拍摄阶段,到了牡丹江,光汽车车队就要排两公里长”“柴禾地区17个宾馆让我们住遍了”……

事实是,他们不但完成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

“时间紧迫,体量庞大,难度空前,”申积军说,“从8月15日至11月25日,摄制组分5个组,跨5省市拍摄,动用300多位角色演员,4万多人次的群众演员,后期前置边拍边剪,终于在预定时间顺利杀青。从11月25日杀青到12月27日播出,一个月完成专家联合审片、意见修改和全部后期制作。”

 

何以高质量完成

“回顾历史,志愿军五天五夜坚守飞虎山,一夜奔袭70公里,里面有诸多著名的战役,哪一个不是志愿军将士创造的战争史上的奇迹?”董亚春说,“这说明‘成事在人’。事实证明,只要敢想敢做,同时有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奇迹就能出现。”

“《跨过鸭绿江》专业性很强,大量的文戏都是有关战役部署和战役进程的。”董亚春说,拍戏当中少不了地图、电报、地名、番号等,地图要精准,要经得住拍特写,电报文件也都要认真核对史料。

王浩说,他们邀请了军事科学院的军事专家郭志刚全程参与创作。“他把整个抗美援朝最重要的阶段,最重要的战役和不能遗漏的东西,给我们拉出清单,然后我们根据这个清单去进行创作。”

作为一部全景式、史诗般再现70年前抗美援朝整个历程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

“《跨过鸭绿江》就是要为国家传播正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王雁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台领导的直接指挥,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的直接参与,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的直接帮助和协调,以及中央军委、军事科学院、外交部等各大部委的支持。

“中宣部文艺局帮我们组织推动整个戏的拍摄,支持我们跟有关省和军方协作,如果没有他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王浩说。

“我们是上甘岭,没有退路。”尽管拍摄之初王雁仍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后来却越拍越投入。

“这一年多来,创作团队时刻被志愿军将士的精神品质鼓舞感动着,正是这种精神激发着大家奋进拼搏,分秒必争,最终凝结成这样一部具备鲜明史诗风范和历史美学品格的优秀作品。”申积军说。

 

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抗美援朝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彭德怀的侄孙张峰说,“《跨过鸭绿江》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讴歌抗美援朝战争的教科书。”他表示很欣慰,这部片子把近些年自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歪曲都给“扳”回来了。

在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看来,《跨过鸭绿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一部全方位、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性作品,与《长征》一样,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作为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没有当年的抗美援朝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国梦进入历史新时代。”仲呈祥认为,这部作品是应时代召唤、应人民所需创作出来的,“现在受到广大观众由衷喜欢和高度评价,是情理之中的事,是历史的必然。”

“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性,对当代中国的价值,超过了很多国内战争。”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在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出该剧,不但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对于我们中国人未来在世界上立足是无价之宝。”

(《人民周刊》2021年第6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88岁美术家鲍加个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下一篇:美术创作要紧跟时代脚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