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戏曲文化:讴歌新时代 传承新使命

2021-02-24 14:51:17    光明日报

作为时代生活的反映,戏曲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

戏曲文化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样式都和价值认知相关联,其中就包括了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好的戏曲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能够抓住人们的情感,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成为剧中人,从而构建起人们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已培养起了对戏曲文化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结。

作为国宝性质的艺术样式,戏曲的艺术含量和文化营养最为丰富,可谓是所有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既是传统审美的结晶,又是历史积淀的遗产;既是地道的民族艺术,又是民众参与度最高的大众艺术,已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体现的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统美德,无一不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接地气、共乡音,走遍天涯海角,只要听到地方戏曲调,人们的心底就会涌起复杂的情感,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达乡音乡情的戏曲已成为海外华人群体寻找情感寄托、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载体。

戏曲文化是彰显新时代历史巨变的重要形式

戏曲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与人民产生共鸣的作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些戏曲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就在于其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表达的是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情感,反映的是其身边的故事,戏曲文化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戏曲是音乐、舞蹈、美术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其魅力不仅在于精湛的舞台表现,更多的是在于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中国戏曲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以歌舞演故事,通过故事让人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如果说古代戏曲主要是以教化人民要惩恶扬善为基本遵循的话,那么现代戏曲则应在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着力实现传统戏曲优秀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地表现好和展示好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彩生活。一个好的文艺作品既要符合戏曲的规律,要有欣赏价值,要美,要好听、好看,又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得跟社会现实合拍,这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史诗评剧,天津评剧院最近上演的《革命家庭》则用“家碎换得山河整”的朴素道理,热情讴歌了革命先烈“为祖国和人民何惜生命”的强烈爱国情怀。天津金孔雀乐团编排的《龙腾虎跃》《敦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曲目,更是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元素,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民族音乐鲜活的生命力。

戏曲文化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戏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业态,其以富于艺术魅力的人文精神、表演形式和审美情趣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城市发展汇聚了更多的人群,而戏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但戏曲故事的源头往往是乡村,乡村故事在城市演出,可以说,从一开始戏曲就是城市和乡村融合的产物。

天津是戏曲之乡,文艺荟萃之地,戏曲大家辈出,早在清道光年间就有“戏院七处赛京城”的描述,对一个名角儿来说,曾有“北京走红不算红,天津唱红才算红”的说法,足见天津在戏曲界所占的分量。天津之所以戏曲文化发达,就在于这座城市的迅速崛起与人口的汇集,河海要冲,人员流动性强,人员的流动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元素以及文化需求,其互相借鉴并多元化繁衍,使得戏曲文化五彩斑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充分运用本地戏曲发达普及的优势,积极打造各种活动,无论是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还是曲艺周、相声节的举办,尤其是曲艺文化旅游节给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了巨大魅力。2012年举办的首届曲艺文化旅游节,共计演出了952场,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之后的曲艺文化旅游节继续增加了诸多相关内容,如剧场演出、重点旅游景点演出、惠民演出和全国巡演等,并在中国大戏院、津湾大剧院举办形式不同的主题演出。同时为了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如民间的“草根”文化积极融入城市,城市文化积极走进乡村和社区,其无论是创作上还是表演上,都能走进乡村和社区人民生活的深处,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真正实现了城市与乡村艺术文化欣赏的互动。

随着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天津市又及时把戏曲文化与新时代科技结合起来,2020年天津首座相声文化主题地铁站在天津地铁西北角站亮相,通过文化墙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相声的起源和早期相声表演艺术家的演出状态,多角度多层次呈现了原生态的“津味相声”文化,同时还将新时代相声艺术家的演出场景和“西大湾子胡同”“铃铛阁大街”“南头窑胡同”等曾经的名称结合在一起,让人置身于相声的历史长廊中,也使车站不仅成为众多过往乘客的打卡地,也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课堂。

(作者:王伟凯,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茶馆相声紧跟“时尚”
下一篇:北京人艺几代演员同台操"金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