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在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了七集电视系列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该片客观记录了果洛州久治县“牦牛教授”南杰、海北州祁连县“现代牧羊女”卓玛、玉树州囊谦县“热心社长”才迦、这三位来自青海高原不同地区的牧民生活情状,真实展现了高原的自然之美、牧民的生命之美,生动讲述了牧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画卷。
时间为轴:描绘牧民生活的精彩故事
《跑马溜溜的云上》尝试采用中短视频与故事接龙的叙事方式创作完成。全片共七集、每集15分钟,以7月至9月草原夏季为时间轴,围绕三位主人公的游牧生活娓娓道来。镜头跟随“牦牛教授”南杰一家在早晨5点开始,迁徙160头牦牛至夏季牧场的故事拉开了本片的序幕:骑在马上的南杰向观众讲述着他对牦牛的情感和研究,草原歌手卓玛一家剪羊毛比赛的纪实场景生动有趣,“热心社长”才迦女儿尕吉治愈受伤小白牛的纪实段落充满着生命之爱。大量同期声的穿插运用,在片中随处可见,让观众身入其境。它介绍着牧民生活境况,推进着故事情节发展,诉说着主人公心理感受,真实记录了生活在海拔3500米之上高原牧民们的生活场景、风俗文化、真情实感。
如果说围绕三位主人公的游牧生活多采用小全和中近景的镜头来讲述,那么对于青藏高原的地形风貌则通过远景和航拍镜头来展示:果洛山草原辽阔无垠、祁连山巅雪景巍峨壮观、野生白扎林场生机盎然等等原始的自然风光,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露痕迹地交织在一起、相互烘托。一系列朴实无华且鲜活生动的镜头语言,讲述着一段段真实而温暖的故事,原汁原味地从牧民生活细节之处散发出来,突显出牧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自然万物生灵的爱护之情,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
万物不伤:遵循与自然相处的传统方式
作为是一部人文生态类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致力于探讨人与自然、生命与爱的主题。总导演李晓提到:“这部片子实际上记录的是人类心灵与自然之魂的沟通与对话,三位年轻牧人,如同大自然的向导,把我们带入辽阔的旷野,让我们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牧民南杰大学毕业后之所以回到乡村,因为他割舍不了对草原和牦牛的感情,他熟知每一头牦牛的习性,他埋头于对牦牛的研究。当得知贡献最大的母牦牛被草原狼咬死后,在难过之余他依然留下一部分牛肉放到荒野,供草原上的野生动物食用。因为他深爱这片碧绿的草原,也珍惜草原上的每一个生命,如果没有各类不同的动植物在草原上竞相生存,也就没有牧民赖以生存、生机勃勃的草原。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南杰从他爸爸那儿继承了“万物不伤”的传统观念。
不仅如此,草原上其他牧民也自觉遵循着这个观念。村支书才迦邻居奶奶家的一头母牛“珠玛”被草原狼吃掉了整条腿,奶奶让才迦驮着“珠玛”的尸体重返草原、回归自然,以维持草原的自然循环。森林管护员巡山时救治了一只野生岩羊“纳布”,每到管护员巡山的时候,“纳布”便来到他面前温存片刻。的确,在人类享受大自然的魅力、享用大自然的资源时,更需要尊重和珍爱大自然中一切生命,自觉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循坏规律。这是本片带给观众心底深层的呼唤。
和谐共生:践行乡村振兴的生态理念
民族要发展,乡村必振兴。作为生活在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畜牧放牧是牧民的支柱产业。如何在保留自然生态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又能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带给观众直接真实的展现:
“现代牧羊女”卓玛家养了一千多只藏绵羊,她不仅遵循着高原牧民千百年来四季轮牧的传统方式,同时借助新科技无人机,帮助她在茫茫无边的祁连山脉中很快找到了丢失的小羊。在羊快要出栏的季节,政府采用数码经济新手段,给卓玛的羊免费注射疫苗,戴上了电子耳标,实现“羊生活”的全程管理,给传统牧业带来活力。在羊膘养成的秋季,政府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卓玛通过手机直播卖羊,吸引买家慕名而来。除此之外,村支书才迦和管护员通过每年巡山行动以保护天然林场;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才迦带领牧民们爬上雪山,将晒干的牧草放到山上,以帮助野生动物渡过寒冬,维持草原的自然生态……
在当地政府“生态扶贫,惠民富民”的规划和引导下,牧民们逐渐走上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划区轮牧、草蓄平衡的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打造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从万物不伤到和谐共生、从遵循传统到拥抱现代、从记录历史到展望未来……电视系列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不仅向世人展现大美青海的生态文明,更向世界展示中国牧民生态智慧的新格局。
(作者:杨浦,系中国传媒大学工会服务中心主任;陈治国,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文化节目室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