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并为西域商人制定贸易的规则和建立管理的体系。一条经河西走廊、通向帕米尔高原以西的贸易通道——陆路“丝绸之路”由此诞生。沿途各地的商人们努力地突破不同语言的隔阂,克服广袤地域的阻碍,探索更多更大的市场。果蔬、药物和香料是陆路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几样商品,它们跟随商人们的脚步,进入更多部落、民族与种族的生活与劳作空间。
(一)
罗马、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是陆路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在欧洲的罗马,商人们把金银、玻璃、珊瑚和精油当作“货币”,从东方换取纺织品、香料和染料。于是他们就可以在晚宴上穿戴薄如蝉翼的东方丝绸,品尝珍贵的东方食材,彰显自己富裕的生活和新贵的身份。在西亚古都巴格达,由于从北至南、由西向东的商路都汇集于此,这座都市繁盛了数百年之久,经济与文化水平都达到同时代的高峰。当人们的收入增多,他们就开始喜欢使用各类奢侈品,只不过不是现代有钱人热衷的法国皮包、意大利跑车,而是丝绸、珍珠、翡翠和香水。在南亚的印度,为了换取胡椒、象牙和纺织品,许多罗马货币经由这里流入贵霜——月氏国游牧部落从塔里木盆地迁出后在波斯东部建起的一个颇为富裕的帝国。中亚的粟特商人擅长四处招揽生意,比起绫罗绸缎和金银饰品,他们更喜欢交易亚麻、皮毛、藏红花、胡椒和樟脑这些实用的东西。在东亚的中国,既有不少活跃的私商,也有较为成熟的官方贸易。尽管古时的旅行都颠簸不易,商人们还是觉得在中国行路更踏实放心一些。商队有时会携带琳琅满目的货物,与使节结伴出行。典型代表是汉唐的丝绸制品和宋明的茶叶、瓷器,它们在中国以外都是既难得又实用的佳品,很受欢迎。丝绸滑润好穿、优雅美观,无论自用还是送礼都是很好的选择;饮茶安全又易消化,还能提神醒脑、防寒保暖;瓷器不仅是高级的用餐工具,更是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在法国和德国最时髦的巴洛克宫殿里,至少都有一整间装饰得满满当当的“瓷器屋”。这些商队返回中国时往往也满载而归,他们不仅带回宝石、皮毛等名贵的产品,还有牛羊、驴骡、骆驼等成百上千头的牲畜,以及洋葱、黄瓜、香菜、石榴、开心果和黄杏等异域果蔬。
自从陆路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国内地与西域间的商业往来虽然时强时弱,但是一直都在持续进行。今天,我们还能从“胡桃”“胡椒”“胡萝卜”等名称中直观地了解到,这些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物是从西域传入中土。就连我们最为熟悉的小麦也是远道而来,然后再被逐渐驯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西方,英语中的“野菜”“菠菜”“茵陈蒿”“橘子”“糖浆”,还有法语中的“沥青”“港口”“盐税”“关税”“百公斤”等词汇,都是中世纪时由意大利人从阿拉伯语转译而来。其实,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买卖双方不见得弄得清手头货品的准确地理来源,他们更关注货物的品质与价格——水果是不是美味可口?药品有没有货真价实?香料转手倒卖能不能划算?商人们还愿意付出一定劳力和金钱去保养、修补道路,并定期举办盛大的“集市”。这些集市和本地小规模的市场不同,它们想要吸引来自远方客人的注意,而不是只顾及本地居民的需要。为此,它们可能会有意识地为潜在的客户安排一些安全的保障、公共的服务和特殊的权益。
(二)
既然彼此要做生意,来自不同地区、属于不同种族、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就不可避免地频繁接触。他们有时擦枪走火、剑拔弩张;但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却是常常和平共处、来去自由。在这个本为商贸而开辟的交通网络上,各种语言、观念和习俗都有可能找到生存与争论的空间。它们甚至可能彼此借鉴,形成新的思想,进行新的实践。
这种思想的丰富性在11世纪的维吾尔族长诗《福乐智慧》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用诗歌的语言忠实而优美地记录着自己在陆路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你瞧,从空中飞来天国的鸟儿,一些是印度的罗阇,一些是凯撒的使臣。”“有的从东方带来珍贵的礼品,有的从西方赶来,献一片赤心。”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劝诫统治者追求正义、培养善德。为了能够说清这个道理,它将维吾尔人的文化意识、古希腊的政治哲学、阿拉伯的伊斯兰精神和中国的伦理智慧融为一体,就像一部“文明融合的活化石”。
(三)
即使在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陆路丝绸之路依然是东西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掠夺人口、贩卖奴隶,几乎“一夜暴富”。有钱之后,他们还是喜欢丝绸、瓷器等各种来自亚洲的奢侈品,对胡椒、豆蔻、生姜这些香料的需求量也变得更大了——它们不但可以提升食物的味道,还兼具药用的价值,能帮助缓解感冒与肠胃不适的症状。
在意大利,无论大城还是小镇都想把香料和药品转运到更西、更北的欧洲,好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据说,达·芬奇、拉斐尔和提香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也与当时意大利诸城进一步扩大与亚洲的贸易不无关系。他们由此接触到色彩更加丰富的颜料,且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等城中的那些艺术的赞助人——教宗、主教、贵族、政客和商人,也积聚了雄厚的财力,负担得起这份开销。在17世纪的印度,沙·贾汗痛失爱妃,为她用纯白色的大理石建成一座“泰姬陵”。这座美丽的陵墓以数不清的黄金和宝石为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至今仍是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它不仅向世人展现出一位伤心的丈夫多么怀念妻子,也充分说明当时的莫卧儿王朝统治者受益于亚、欧两地间的繁荣商贸,是怎样的富有和奢华。
(四)
陆路丝绸之路上的果蔬、药物和香料曾让东西方的人们都能享用营养更丰富的饮食,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趣味因此得到改善,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在这条迎来送往的商路上,勤奋的劳作、灵活的体制和开放的竞争曾创造许多奇迹。沿线有不少城市拔地而起,它们有的积聚起惊人的财富,有的扩张为强盛的帝国。心态的开放与利益的共享是这些商贸中心的成功秘诀。在数百上千年间,它们一直都联系在一起。
文化的昌盛常与经济的繁荣如影随形。当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交融,就有可能在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不斐的成就,留下《福乐智慧》这样瑰宝般的作品。那位智者生活在千年以前的喀什,他尊重知识与荣誉,心怀治国的理想,并且渴望幸福的命运,这与今天的我们是何其相似。(周诗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