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阿倍仲麻吕的大唐之旅

2021-11-29 16:30:00    学习时报

        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有着独特而传奇的一生。他仰慕中国文化,横渡东海求学;他跻身大唐庙堂,广交文人名士;他诗作流传至今,长眠唐土长安。
       渡海到大唐
  公元8世纪初,日本朝野上下对唐朝灿烂的文化十分向往,出现了学习、模仿中国文化的热潮。阿倍仲麻吕就出生、成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再加上仰慕唐朝的文化,因而熟读汉唐典籍,精通汉文学。
  灵龟二年(716年,唐开元四年)八月二十日,一则消息传遍了平城京的各个角落。原来是日本朝廷决定派遣第八批遣唐使团,同时选拔优秀留学生。年仅19岁的阿倍仲麻吕于是主动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遣唐留学生。
  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还很落后,从日本到中国的航程十分艰险,航行在浩瀚的海上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在此之前已有许多船只与人员葬身大海。然而,年轻的阿倍仲麻吕抱着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不顾艰险,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大唐留学,以便将中国先进的制度与优秀的文化传回日本。
  翌年三月,阿倍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押使以及遣唐使吉备真备、留学僧玄昉等一行500多人分乘4艘船,从难波(今大阪)起航,横渡蔚蓝而深邃的东海,向大唐进发,踏上自己梦想的旅程。
       高中大唐进士
  阿倍仲麻吕一行人横渡东海后在扬州登陆,并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向长安进发。到达长安后,阿倍仲麻吕进入当时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国子监太学深造,攻读了《礼记》《左传》《诗经》《周礼》《礼仪》《易经》等一系列儒家经典。为了让别人容易记住自己,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晁衡”(亦作“朝衡”)。
  当时的唐朝正值盛世,不仅思想开放,而且制度和文化极度自信,外国留学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广泛地参与到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来。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阿倍仲麻吕于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荣中进士,成为唯一一位考中进士的日本遣唐留学生。
  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考取进士不仅要求诗文精美,还需深通国家时政,并对风土人情等了然于胸。考中进士就等于直接进入了高等文官的候补行列,即使对中国人而言,能够金榜题名者也是凤毛麟角。阿倍仲麻吕不仅汉学出类拔萃,而且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十分熟悉,他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在学者云集、俊秀如林的长安一举考中了进士。
  阿倍仲麻吕由于学识出众,很快便得到朝廷的赏识,跻身大唐庙堂。他最初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负责典籍的整理校对,并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不久得到唐玄宗的器重,逐年升迁,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仪王友等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担任的官职。此后,他又升任威高职重的卫尉卿,并兼任秘书监。作为外邦人士,担任了重要的官职。
  阿倍仲麻吕不仅学识过人、仕途通达,而且才华横溢、诗文极佳,同时性格豪爽,广交文人名士。好友包括大诗人王维、诗仙李白和储光羲、赵骅、包佶等文人,他们互相赠答诗文,交情十分深厚。在《全唐诗》中可以找到这些唐朝诗友们赠予他、歌颂他们之间友谊的诗歌。如储光羲的《赠洛中朝校书衡》、赵骅的《送晁补阙归日本》和包佶的《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等。
       长眠大唐土地
  天宝十一年(752年,日本天平胜宝四年),以藤原清河为大使的第十批遣唐使团抵达长安。而这批遣唐使的副使正是当年和阿倍仲麻吕一同入唐留学的故交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和阔别多年的老友会面后,思乡之情倍感浓烈,于是奏请回国。唐玄宗虽有不舍,但感念阿倍仲麻吕多年为唐朝鞠躬尽瘁,便同意他回国,并任命他为唐朝使臣,护送日本遣唐使回国。任命一名外国人为中国使节,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可见他多受唐玄宗的宠幸。
  阿倍仲麻吕与王维是莫逆之交。阿倍仲麻吕归国前夕,王维怀着深厚的惜别之情,专门赠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洋洋洒洒地为此诗写了很长的一篇序文,赞颂阿倍仲麻吕的过人才华、高尚品德,以及为两国友好交往所作出的贡献。阿倍仲麻吕为此作诗《衔命还国作》回赠友人。“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中国的留恋之情,对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唐玄宗的感戴之情跃然纸上。
  天宝十二年十一月,阿倍仲麻吕与鉴真大师一同随遣唐使团分乘4艘船,从苏州黄泗浦(今江苏鹿苑)启航,驶向日本。然而,天不遂人愿,船队在中途遇上了大风暴,已是第六次东渡且已66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鉴真所乘船只成功渡海,而阿倍仲麻吕所乘的船只却下落不明,直到次年依然杳无音信。大家都推定阿倍仲麻吕已经在海上遇难。
  阿倍仲麻吕与李白在平常探讨文学诗赋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李白听闻阿倍仲麻吕遇难的消息后,异常悲痛,为此作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作《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在诗中将晁衡的遇难比作洁白无瑕的明月沉入碧海,两人的友情在这首诗中可谓表露无遗。
  不过,阿倍仲麻吕所乘船只遭遇风暴后并没有沉没,而是随风漂流到了安南(今越南),最后历尽两年多的艰险和辗转,又回到了长安。也许是因为已步入老年体力不支,也许是因为劫后余生心有余悸,也许是因为亲朋好友的再三挽留,阿倍仲麻吕此后打消了回日本的念头。
  阿倍仲麻吕此后在中国又生活了15年,且仕途顺利,深得肃宗及代宗信任,历任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要职,最后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被封北海郡开国公。大历五年(770年,日本神护景云四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为表彰阿倍仲麻吕为唐朝和中日交流作出的功绩,唐代宗追赠他为二品璐州大都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围绕张居正守制与夺情的论战
下一篇:毛泽东如何统筹军事建设与经济发展布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