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献身中国革命的烈士汉斯·希伯

2021-10-20 16:46:50    学习时报

汉斯·希伯(左一)

 

在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里,竖立着一块由罗荣桓元帅题词的墓碑,上面写着“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这位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就是汉斯·希伯。
       向往中国心系中国革命
  1897年,汉斯·希伯出生于奥匈帝国(现波兰)的克拉科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伯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他向往中国,研究中国历史,关心中国革命。
  1925年,希伯以记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深入民众去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向世界报道中国工人阶级争取生存和解放的斗争。目睹了五卅惨案后,他对国民党政府极为失望。1926年12月,希伯来到广州,成为了中国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希伯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共行径,愤然离开中国。但在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经历中,他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实行“消极抵抗”政策,甚至围剿、打击抗日力量。希伯闻讯后非常气愤。第二年,他和妻子秋迪先后来到中国。希伯在美国的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呼吁立即组织美、中、苏、英、法联合战线,以遏制日本侵略。
  深入根据地 宣传中共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以后,希伯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决心同中国人民一起,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为了打破蒋介石的新闻封锁,了解真实的抗战情况,希伯不顾艰难险阻,多次到中共抗日根据地察访。1938年春,他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希伯在向毛泽东告别时表示,以后要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正义斗争多写一些有价值的作品。
  1939年2月,希伯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进行采访,见到了周恩来和叶挺。希伯在皖南新四军根据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取得胜利的希望,赞扬新四军在长三角游击队中严格执行纪律和牺牲精神,并将其写入《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中,发表在《美亚评论》上。1941年初,希伯得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成立的消息,便赴苏北抗日根据地考察,见到了刘少奇、陈毅和粟裕等人。在苏北采访期间,希伯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成了一部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功绩。
  希伯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由于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山东敌后战场的情况难以为外人知晓。为了让世界人民听到那里的抗日声音,希伯提出要到山东进一步了解八路军在敌后的活动。组织上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劝他暂时不要去,希伯却说:“正因为这样我更要去。那里没有外国记者去过,更需要我。”在希伯的坚持下,组织派了一支新四军队伍护送希伯赴山东采访报道。在途中,希伯发现百姓们不论贫富,对新四军的士兵都是热情而慷慨的,并且拒绝向他们收取行军过程中的任何费用。希伯在他的文章《重访新四军根据地》中写道:“除了新四军以外,没有哪支军队能得到如此程度的信任、赞扬和爱戴。”
  手握枪杆 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
  1941年9月,希伯在沿途新四军、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掩护下,顺利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来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当时山东正面临日军的残酷进攻,用笔杆子抗击日本侵略者已经不能完全抒发他的满腔热血,希伯毅然加入山东八路军。为了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领导决定从滨海区挺进沂蒙山区,与山东纵队的领导机关会合,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反“扫荡”领导机构,希伯随军转移。
  1941年11月初,日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开始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为了确保希伯的安全,党组织决定派遣一个精干的武装小分队,护送希伯冲出包围圈,取道苏北新四军根据地,返回上海。但是,希伯坚决反对,他说:“我的任务就是抗击侵略者,我要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既来了,就不走。”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反法西斯的雄心壮志。
  希伯随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在师特务营的掩护下,转移到留田村时,突遭日军围剿。鉴于危急形势,一一五师决定向南突围,直指敌人大本营临沭附近,迫使敌人仓促回师,以此来粉碎敌人的“扫荡”。夜晚,八路军在罗荣桓的亲自率领下,从留田东南的铁山子附近向南插去。希伯和战士们一起,一手提着枪支,一手紧握手榴弹,直奔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张庄,从敌人的火网缺口中冲出去。希伯在这次突围战斗中目睹了抗日战士行动敏捷、军纪严明的战斗作风。他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不顾疲劳,立即为一一五师的《战士报》写了一篇题为《无声的战斗》的通讯。文中写道:“八路军战士是那样的神速勇猛,以致使日军的巡逻兵在刚要喊叫和射击的一刹那,就被消灭了。只有共产党军队的将军和士兵才能有这样的英勇和机智,才能这样团结一心。”
  八路军的“留田突围”刺激了日军更加疯狂的“扫荡”,1941年11月29日,日军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将我部机关团团围困。当时我部只有一个特殊任务连和一些抗大学员,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为了掩护机关转移,部队首长决定将所有人员组成三个分队,分批向南突围。希伯谢绝随第一、第二分队先走,毅然拔出手枪加入最后突围的第三分队。敌人密集的炮火,将突破口封锁了。希伯的翻译和警卫员为了掩护他先后英勇牺牲了。希伯看着倒在身边的中国战友,无比悲痛。他拿过牺牲同志遗留下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射击。然而最终,他还是没能抵挡住敌人的枪林弹雨,倒在了血泊中,年仅44岁。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精神深深吸引了希伯,他对中国共产党人由衷地敬佩。在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希伯选择了留在中国,为中国革命奔走呼号,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系列文章和著作,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真实情况,引起了他们对敌后抗日军民的极大关注。他们中有许多人因此同情中国、敬佩中国共产党,远道而来支援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宋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伟大转折激励勇往直前
下一篇:吴越归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