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从陶器到瓷器

2021-09-16 10:55:58    人民政协报

新石器时代 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陶罐

战国原始瓷龙梁提壶

春秋越国原始瓷甬钟

陶器是用黏土塑形、高温烧制而成。陶器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较早的陶器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例如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陶器、江西万年仙人洞陶器、广西桂林甑皮岩陶器,距今约6000~8000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烧造温度和釉料的使用。从陶器的出现到商代晚期出现原始瓷器,大约经历了3000~5000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在经历了陶器制作的高峰期之后,逐步发展到瓷器时代的原始阶段、成熟阶段。

黏土的升华:陶器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也是陶器文化的发展和高峰时期,以地域划分的考古学文化成为这个时期陶器的文化归属,各区域新石器文化的陶器有着自己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色,以艺术特色不同而比较突出的彩陶、黑陶、白陶等是这个时期比较引人注目的产品。

中国新石器文化可以分为六大文化区,1.燕辽文化区(红山文化);2.中原文化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3.山东文化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4.甘青文化区(马家窑文化);5.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6.长江中游文化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这些原始文化分别以多个原始部落或聚落的形式存在,陶器烧制是部落农业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时期陶器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陶原料。一般采用经河水自然淘洗沉淀的黄土、红土、黑土等黏土,一些炊煮器还加入了砂砾、石灰粒、稻草末、碎陶块等以提高陶胎耐热急变性能,防止高温过程中的破裂。陶土的成分影响着陶胎的致密度和颜色,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对颜色的影响较大。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比较流行的白陶,其原料与制瓷的原料高岭土已经十分接近,而且氧化铁的含量远远低于其他陶器,高温烧制后呈白色。白陶的出现和流行,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重要阶段。

成型技术。陶器器型的制作俗称拉坯,这个时期的陶器成型技术有手捏和轮制两种。手工捏塑,一般在制陶的早期阶段使用,比如有明显手捏痕迹的大口碗、钵、筒状罐等,这些器物相对有厚薄不均、不太规整的特点。另外一些动物造型的器物如陶鸮、鸟形壶及各种陶塑也是手制。轮制则包括泥条盘筑、模制和转轮拉坯。泥条盘筑就是把坯泥做成泥条,然后依据需要的器型大小一层层叠加成型,然后将里外抹平。模制有内模成型和外模成型,一般大口圜底(陶器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者)的碗、钵、盆等可用内模成型。慢轮,用于陶器制作中手制和修整。快轮拉坯,是指利用轮盘的快速转动提拉泥坯使之成型的制陶技术。轮制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器型也更加规整且厚薄均匀,是后世瓷器生产的主要成型技术。

装饰。陶器的装饰包括对陶胎表面的进一步加工和装饰纹饰。对半干陶器表面进行打磨,烧出来的陶器表面十分光亮,素面陶器通过增加光亮度来提升美感。施陶衣,是在陶器表面刷一层细泥浆,泥浆成分的不同,烧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例如氧化铁含量较高的泥浆,陶衣呈红色;加入溶剂的瓷土泥浆,陶衣呈白色。后世瓷器制作中施化妆土再上釉烧制,也是为了表面光洁漂亮,弥补胎质粗糙的缺陷。

装饰纹饰主要有:1.压印或拍印的绳纹、几何纹、方格纹等。2.彩绘,是在磨光的干陶坯上用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后入窑烧造,颜色不容易脱落,主要有红、黑、白三种颜色。3.附加堆纹,用泥条制作简单的纹饰贴附在器身上,也有固定器壁的作用。4.镂空,一般在器足(如高柄豆的柄部)上镂孔,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陶窑。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窑址有100多处,大部分集中在黄河流域。从目前所发现的陶器来看,黄河流域的制陶水平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陶器烧制经历了窑炉构造的不断发展,窑炉温度也从600多摄氏度逐渐提高到1100摄氏度。窑炉温度的提高,是瓷器产生的重要条件,原始瓷器的成功烧制,窑炉的温度必须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因此窑炉设计及窑温控制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活的新宠:原始瓷器

从陶器到瓷器存在着一个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对原始瓷器的定义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1921~2001)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关于瓷器的广义定义,他认为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就可以算是瓷器:1.胎骨是用高岭土做成的,有的胎骨也掺杂有石英或长石等粉末。2.有光亮的釉。3.质坚硬、火候高,扣之作金石声。4.胎骨不吸水分。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时期,青铜器是这个时期最重要、最精彩的器物。青铜器主要是贵族阶层的祭祀及礼乐用器,但漆器和陶器在日常生活用器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原始瓷器的出现和使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中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商和西周时期,在今天看来十分粗糙的瓷器也只会在贵族墓葬中有少量发现。2004年江苏无锡和苏州交界处鸿山东周越国贵族土墩墓群出土了原始瓷器700余件,品种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青铜礼乐器及生活用器的各个种类,可谓是原始瓷器的梦幻组合,它们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中的一项空白,也揭开了中国千年瓷国的序幕。鸿山越国墓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73年~公元前468年之间,是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最强盛的时期,墓主人是王以下的贵族阶层。我们知道商周礼乐制度下的墓葬随葬品是有等级划分的,贵族阶层以随葬青铜礼乐器作为身份地位的标志。而鸿山越国墓的礼乐器均是仿青铜礼乐器的原始青瓷、硬陶器和泥质陶器,属于明器,但其鼎、豆、壶礼器组合,编钟、编磬等乐器组合仍按照青铜礼乐器的组合,明示身份等级。

瓷器与硬陶、釉陶、泥质陶器共生的时期很长,由于品质的不同,作为商品和生活用品,它们在不同时期流行的阶层是不同的。商代的瓷器资料不多,一般出自贵族墓葬和城址。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开始大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的发展呈现出北方缩减南方扩大的趋势,江浙一带则成为最发达的中心区域,形成了以德清东苕溪流域为中心的青瓷烧制中心,生产规模和烧造质量都大幅提高,为后世越窑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至战国时期,中国陶器的烧制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拉坯技术成熟,因此瓷器制作中成型技术已十分成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战国龙梁提壶,1955年浙江绍兴出土,仿青铜提梁壶而作,丰肩圆腹,半圆形提梁,底有三只兽形蹄足,胎色灰白,青黄釉薄而均匀,釉面虽薄但很光亮,没有早期青瓷常出现的釉层剥落现象,胎釉结合得很好,是原始青瓷中的佳作。

商周原始瓷器的产生,是以仿制青铜礼器形式出现,是为了满足陪葬品等级的需求,在秦、西汉时期丧葬习俗发生改变,制瓷工艺并没有在这个时期发扬光大,直到东汉末年,中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青瓷。

(本文作者系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桂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周立波的“开山之作”
下一篇:铜钱沟战斗:七一七团大破“封闭包围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