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

2021-09-08 15:26:23    辽宁日报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正式出版。

陈望道(1891年—1977年),是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及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教授,担任过《辞海》 总主编,著有《修辞学发凡》等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

陈望道1915年赴日本留学,受十月革命影响,陈望道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并阅读了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初,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的约稿,开始翻译《宣言》,所依据的日文版和英文版《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供。

陈望道的翻译是在环境险恶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进行的,为了防止反动当局的突然袭击,陈望道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克服了缺少资料和工具书等重重困难,经过百余天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宣言》的第一部完整中译文稿。

正当陈望道携译稿到上海准备在《星期评论》连载时,该刊停刊了,译稿也就无从发表了。这时,陈独秀邀请陈望道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5月前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酝酿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对外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对陈望道译出的《宣言》很重视,但是想出版却无经费。恰在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及其中文翻译杨明斋来上海与陈独秀联系,商谈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知道陈望道译本的情况后,非常重视,决定资助。于是,1920年8月,《宣言》中译本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

陈望道译本第一版的最明显之处是书名印错,将“共产党宣言”印成“共党产宣言”。该版本比现在的小32开本略小,是平装本,竖排版,全书用3号铅字刊印。第一版出版后,发现将书名印错,立即印出第二版,将书名改为《共产党宣言》,并将水红色的封面改为蓝色。9月,研究会又重印,仍为蓝色封面,只是封底改为“九月”出版。在两个月时间里,《宣言》连续印刷两次,这在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开北洋军阀和后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耳目,该译本的书名、译者名字和出版社名字更换多次。1921年该书出版时,译者改为“陈佛突”,1923年又改为“陈晓风”,1933年又改为“仁子”。书名也不断更换,如1933年改为《宣言》,有时又叫《马克思恩格斯宣言》等。

陈望道翻译的《宣言》首个中译本,同时也是国内第一部完整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它的出版适逢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之时,立即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对党的领袖人物及革命先驱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发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报记者 高 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信仰的重量
下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