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云岭烽火淬炼新四军精神

2021-07-12 15:26:30    法治日报

“云岭是我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学习、练兵、干革命工作,是我年轻时候最最幸福,最最有意义的地方……”

在广播剧《云岭记忆》的片头,有一段珍贵的录音,是新四军第一批女兵、皖南事变亲历者毛维青生前追忆的从军生涯。跟随着她饱含深情的讲述,听众们仿佛走进了那个炮火连天、烽烟弥漫的红色革命年代。

云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新四军在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期间的军部所在地。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四军在这里组织领导众多支队挺进敌后,点燃抗日烽火,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建了苏南、苏中、皖中、皖东等众多游击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新四军军部移驻云岭

从泾县境内的103省道转上062县道,绕过蜿蜒的山路、荷塘,一片灰石砖路出现在眼前。而路的尽头,是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徽派古建筑群——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保护和管理的旧址有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大会堂、修械所、战地服务团、教导总队、叶挺桥和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等10处,均以原物原貌为主要特点,真实再现新四军在泾县云岭期间战斗和生活的场景。”纪念馆讲解员汤云霞向记者介绍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宣布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后又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成立。

安徽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1938年4月初,新四军军部移驻皖南岩寺,完成整编任务,共1.03万余人。当月,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从岩寺挺进苏南敌后,作战略侦察。之后在镇江西南的韦岗伏击日军,取得新四军苏南首战告捷,毙伤日军土井少佐以下30余人,击毁汽车4辆。陈毅得知捷报,当即作诗:“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同年5月5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岩寺,先后进驻太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麻村、南陵县土塘。5月中旬,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傅秋涛率领下,继先遣支队进入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后,挺进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云岭,中共中央东南分局(1938年11月改为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驻云岭。自此,云岭成为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

向敌后挺进展开斗争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萦绕着一遍又一遍的《新四军军歌》,荡气回肠。

汤云霞告诉记者,这首军歌是陈毅作的歌词初稿,新四军军部集体修改定稿,何士德谱曲,经军部文化队歌咏队试唱后正式诞生。

这首雄壮激昂的《新四军军歌》,咏现了这支铁军征战沙场、一往无前的英勇战绩,也伴随这支铁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1938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率领一部与副司令员粟裕会合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以宣城县(今宣城市宣州区)狸头桥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与第一支队配合作战,取得了一连串辉煌胜利。

为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新四军第三支队于1938年7月,由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进入皖南前线南陵青弋江地区对敌作战,1938年11月奉命转至铜陵、繁昌间的沿江地区,接受更为艰巨的阵地防务,仅1939年就对日军作战200多次,取得五次保卫皖南门户繁昌城的重大胜利。

1938年3月,第四支队东进皖中抗日,5月12日蒋家河口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序幕。挺进皖东后,粉碎日军2000余人的“大扫荡”,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集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成立。7月,江北新四军进行整编,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扩编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津浦路东,三打来安城,开辟了以来安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4月和10月,日军向新四军军部前哨阵地父子岭、何家湾、汀潭村进行空前规模的两次“大扫荡”,军部指挥驻地新四军指战员与敌展开猛烈血战,4月反扫荡毙伤日伪军7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10月反扫荡中,叶挺亲自指挥,乘胜追击,收复泾县城,毙敌3000余人……

军部进驻云岭期间,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点燃了抗日烽火,成为活跃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一支强大抗日武装力量。

在创造辉煌战绩的同时,也孕育、锻造了新四军精神——“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一代代共产党人广为传承和弘扬。

基本实现发展华中战略

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9月至11月,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确定敌后抗战的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新四军领导人共同商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在全军政工等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在纪念馆展出的一张老照片中,周恩来站在军部大会堂的高台上给排以上干部作报告。台下座无虚席,许多将士坐不下,就拥簇在立柱旁,认真聆听,斗志昂扬。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华中的战略地位。1939年4月21日,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战略上华中亦为连系华北华南之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

同年12月初,刘少奇到达皖东敌后,领导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苏、皖、豫、鄂地区党的工作。他根据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意图和华中敌后形势及斗争特点先后召开了三次中原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并领导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地方党的组织,在皖东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武装,在反扫荡、反摩擦斗争中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迅速打开了华中抗日新局面。

在皖南的三年,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建了苏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边、鄂中等游击根据地,完成了战略展开任务。1940年10月,陈毅率部北渡长江,进入苏北,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完成了向北发展,建立巩固的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至此,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基本实现。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此后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重新建立,下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在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至1945年9月发展到30余万人,与八路军并肩战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下一篇:新“西行漫记”走笔——重走斯诺之路看变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