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珍贵史料解读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

毕春月    2021-05-11 10:42:5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学党史,不能不学党的早期新闻史。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就对新闻舆论工作十分重视。“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笔杆子”和“枪杆子”是我们党由弱到强直至赢得最后胜利的“两杆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从党的早期新闻史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人民日报出版社)应运而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创办过两个影响很大的通讯社,一个是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的中国工农通讯社,一个是在中央苏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红色中华社。这两大通讯社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尖兵和左膀右臂,前者的主要任务是用外文向世界各国进行宣传;后者的主要任务是用中文对国内特别是各苏维埃区域和地下党报刊进行新闻报道。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里程碑。但是,中国工农通讯社从创立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又生存在中国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历史时期,能够保存下来的史料极度匮乏,当代史学工作者对其开展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有可查阅的实物,但因为红色中华社发出的新闻稿主要为各苏维埃区域和红军报刊所采用,而这些报刊目前保存下来的极少,要找到红色中华社的落地新闻稿和有关史料难度较大,因此要研究红色中华社也十分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美芝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红色中华》报、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社的研究,致力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研究。2016年,人民日报出版社与王美芝一起策划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图书选题,并于2017年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力求客观地记述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社的真实历史,确立两个通讯社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共分五卷,第一、二、三卷讲述了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创立、有关中国工农通讯通讯社创立之说的辨析、中国工农通讯社出版发行新闻稿、中国工农通讯社的稿件考证与研究、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出版物、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宣传、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历史作用等,并收录了大量散佚在国内外的珍贵原始资料,通过这些史料,挖掘出中国工农通讯社成立过程及对外发表的大量新闻稿件,使中国共产党用外文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历史提前到了1930年;第四、五卷以创刊、长征、抗战的时间轴为主线,从红色中华社的建立与《红色中华》报创刊、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新中华社在全民抗战中的业务发展、新中华社抗战时期的宣传报道五个部分,全方面深层次地梳理了红色中华社和《红色中华》报的发展,多角度讲述红色中华发展史。

史学研究,史料是基础工作。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挖掘、搜集史料。作者王美芝遍查与中国工农通讯社同时期的报纸杂志,遍查有关的史书、传记和参观有关展览,从北京多次专程到上海、台湾、江西、四川等地,千方百计地寻找、挖掘史料,反复地研究和考证,终获大量宝贵史料,且史料多为孤本。该系列图书史料与研究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党史、军史、苏区史、新闻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在为该系列图书所作序言中表示,该系列图书以史实为根据,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创办与工作,指出了当今史学界对于中国工农通讯社的一些说法中的错误;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所进行的革命斗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暴行;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国各苏维埃区域的建立与发展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中的发展与壮大,是一部对新闻史、党史、军史学界都具有参阅价值的史书。

真实记录历史,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操守;客观呈现和传承历史,是出版工作者的使命和坚持。“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图书的出版,既是告慰中国工农通讯社、红色中华社和《红色中华》报的前辈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也是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闻工作者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理解早期新闻事业提供重要参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假期里的考古人:在井头山遗址与8000年前的先民对话
下一篇:红色文艺的延安贡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