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走进百年大庆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好比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歌中所说的那个“样子”,始终以一种青春昂扬的状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千秋伟业,持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他还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回答中国共产党如何永葆青春活力、为什么会永远年轻这个问题,可以从蕴含在党的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密码、文化基因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去探寻答案。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党
永远年轻,首先反映在她的道路选择上。回望百年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始终感受到这条道路上的青春活力:这个党坚定地走在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且焕发出持久的执着精神和永不停歇的开拓精神。正如另一首歌所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接续回答时代之问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道路选择正确了,发展就自然充满动力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道路自信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道路。在展望这条道路时他还特别强调:“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是我们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道路密钥。正是党在光明道路上始终焕发出的一种“奋勇”和“不歇”的精神状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出现蒸蒸日上的新局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
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出新路,自然就增强了道路自信的根据。在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党善于发扬重走新长征路的精神,不断变革创新、始终开拓进取。方向对了,精气神十足;步子稳了,道路越走越宽。
“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的党
永远年轻,继而反映在她的理论创新上。回望百年大党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独具青春活力的另一种精神内涵:这个党在理论发展上蕴藏着极强的传承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指导地位,又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是我们党保持永远年轻的思想理论密钥。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束之高阁的一般性的理论知识,而是用于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革命实践的生动智慧。这样的理论,必定是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和实践同步伐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解决不断出现的复杂现实问题而创新发展的。如果僵化保守,这种理论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更指导不了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管用,是因为“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运用它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党历来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反对思想上的僵化保守和理论上的固步自封,正如毛泽东提醒人们的:“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主张“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他在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明确提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这里讲的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时总结出创新经验、赋予其鲜活的内容、提炼出新的思想论断,从而创造新的理论内涵,写出代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水平的新论著,把马克思主义推上理论高峰,培养出自己的思想家、理论家。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提倡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思想理论的鲜活内涵,进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理论支点。理论上充满生机活力,反映了这个党在思想内涵上的年轻,更支撑了这个党的理论自信。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党
永远年轻,全面反映在她的制度密码上。回望百年大党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制度、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中国共产党透出又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内在精神:这个党在体制机制上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始终充满着制度上的生机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所说的:“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改革不停步、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不断深入,这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转上保持永远年轻的制度密钥。我们党在全面总结当前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时,特别提到了“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制度特点及其显著优势,是保持这个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机理,也是维系我们这个大党一路走来并继续充满活力地前行的强大动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实践证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制度的生机,恰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方面蕴含的革故鼎新、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自我纠偏、自我发展的精神活力。正因如此,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判断,并从制度建设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等问题,提醒全党同志“要永葆蓬勃朝气”“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在开局“十四五”、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说:“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继续前进的重要的底气,也是我们党充满活力的体现;制度的不断完善所催生的无尽活力和强大动力,又支撑了我们党的制度自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党
永远年轻,根本反映在她的文化内涵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从根本上说蕴含的是初心、使命和奋斗精神。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生命支撑。共产党人时时刻刻扎根在人民中间,永远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开鲜花”。正如一首歌所表达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一个政党也是如此,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初心、使命和不懈奋斗的文化,滋养了他们坚定的自信和强大的力量。回望100年走来,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一如既往、使命牢固在肩,百折不挠地带领人民奋斗,信仰坚定地朝着蓝图绘制的方向前行。初心、使命、信仰、奋斗……这些概念,早已经转化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深处的文化符号,成为滋养他们保持年轻的源头活水,凝固成这个党特有的文化内涵,支撑起她永远年轻的精神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100年前建党之初,我们党的文化基因就厚植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那时的精神根脉出发,我们党一路走来,开启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议会址时,从文化根脉和精神谱系起点的角度谈到“我们党的根脉”,曾动情地说过:“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不断扩展、枝繁叶茂,一路汇聚起各个时期产生的宝贵精神力量,包括: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改革时期的拓荒牛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精神,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共同构成这个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支撑这个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内在精神元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化基因的强大,支撑了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最根本的战斗力量。100年前,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十几个年轻人所代表的几十个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艰难起航;100年后,这个党已经发展成为9100多万名党员,世界第一大政党。其中的根本道理和自信来源,最基础的就是她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文化内涵。初心使命的力量和信仰坚定的力量,是我们党战无不胜和永远年轻的真正密码。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