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西湖会议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西湖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特别会议

史全伟    2021-04-26 15:42:00    京报网

 

焦俊作图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特别会议,也是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为党的三大确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西湖,不仅以景色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深厚而闻名天下,而且还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光辉业绩。1922年8月29日至30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比盛夏烈日的炙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形式的问题的辩论,似乎更为热烈。

会场外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1922年6月,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首次公开主张同国民党以及其他革命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共同推翻军阀统治。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举行。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提出了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的设想。而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马林,则鉴于其对国民党的地位与影响的判断,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民族主义的革命政党,要求共产党人支持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内进行工作。当时,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正经历着建党以来最大的挫折。由于陈炯明背叛,孙中山被迫离开了广州,避居上海,这使他深感自己所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要救活国民党就需要新鲜血液。因此,他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应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要求,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翻译张太雷。会议由陈独秀主持。会上,马林转达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和与国民党联合的意图,即:“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共产党人应该支持国民党”;“共产党人应该在国民党内开展工作”;“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以增强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使国民党革命化,尤其可以影响到国民党所领导的工人群众,将他们从国民党手中争取过来。”并指出,中共二大通过的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是“空洞不能实行的‘左’倾思想”,进而阐述了其必须实行“党内合作”的理由。

马林讲话后,与会人员围绕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了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明确反对“党内合作”,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员加入无异与资产阶级相混合,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一种意见是基本同意“党内合作”,认为国民党组织非常松散,共产党员加入不会受到约束,采取共产党员加入的方式,是实现民主联合战线易于通行的办法;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共产国际的决议可以服从,只是必须向国民党提出一定的条件,即孙中山要根据民主主义原则改组国民党,取消加入国民党必须“打手模”以及向个人宣誓等入党手续。

会议开了整整两天,最后通过了陈独秀提出的国民党必须取消“打手模”以及向个人宣誓之后,中共的少数负责同志可以根据党的指示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党员的决定,从而为实现国共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西湖会议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首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党内大多数人对于这种做法仍有疑虑。直到一年以后,西湖会议的决定才得到贯彻执行。

陈独秀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的报告中讲到西湖会议前后的情况:“在上届代表会议上,我们同意远东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情况的发展表明,只有联合战线还不够,我们又接到了共产国际关于加入国民党的指示。在上届党代表会议以后,我们不能很快地再召开代表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的人,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党的政策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合实际的,以后我们便更多地注意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开始参加现实的运动。”

“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特别会议,也是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部分克服了党内存在不愿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左”倾观点,为党的三大确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作者为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树立正确党史观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
下一篇:一张红军借条 见证红色传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