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10家单位联合举办第五次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活动。
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本次联合发布新增古籍资源1700余部(件),全国累计发布古籍资源达7.4万部(件),不仅有宋元善本、明清古籍,还有贴近地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志、家谱等特色资源。
特别是本次新增发布一批藏文和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使得古籍文种和资源类型都进一步增加,为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开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本次参与联合发布的10家单位中,有6家来自长江流域,对于推进长江流域古籍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发布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表示。
古籍不仅要藏起来,也要用起来,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数字化。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发布单位代表等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为下一步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宝贵建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组织开展古籍数字资源发布的同时,全国古籍“摸家底”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自2016年9月28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正式对外上线至今,全国已完成汉文古籍普查270万余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264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825362条7973050册,随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不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将陆续发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