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长缨在手缚苍龙

——走进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2021-04-13 15:51:21    解放军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因为这首词名扬天下;隆德县,因为六盘山而载入史册。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地处宁夏西南的隆德县,登上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六盘山,南北走向,是红军当年到达陕北的必经之路,当地这首民谣道出了六盘山的巍峨与险峻。

“到达六盘山之前,中央红军已经翻越了老山界、夹金山、梦笔山等十几座高山。和它们相比,只有海拔2000多米的六盘山不算高,却被毛泽东写进词中,可见其之重要。”宁夏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显说,六盘山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和记忆——翻过六盘山,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打开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一道屏障。

纪念馆内,群雕和大型油画相得益彰,生动再现了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六盘山被誉为胜利之山,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

吟诵完《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幽默地对身边的指战员说,你们这些从江西熬到现在的红军战士,个个可都是宝贝呀!你们是革命的种子,不久的将来要撒向全国去,那可是一大片一大片地开花、结果!

当年,毛泽东一个“熬”字道出红军的一路艰难。如今的六盘山上,有处特意构设的再现长征历程的微缩景观——“红军小道”。这条长2.5公里的小道,以雕塑群与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红军长征时的18个主要场景。从山脚沿小道千回百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懋功会师”等经典场景逐一呈现。

春日云开雾散,记者登上这座“胜利之山”,举目南望,视野开阔,六盘山雄姿一览无遗。记者离开时抬头回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鎏金大字与毛泽东吟诗台上的红旗遥相呼应。

抚今追昔,让人不禁慨叹:当年的战火硝烟已渐渐远去,但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却穿越历史闪耀至今,激励着后人继续向前、永远向前!(陈岩 记者张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
下一篇: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