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当代著名诗人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编),收录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40多名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写作的诗歌誓词122首。这些用生命和鲜血凝结成的诗篇,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动,使人对革命烈士生出无限的敬仰和思念。
《革命烈士诗抄》最后一首是《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
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全书收录的革命烈士的其他遗诗,都有作者的姓名和简介,唯独这首诗和另外4首未署名,就是说作者是谁当时已经无法考证了。
《革命烈士诗抄》面世刚刚两个月,即1959年6月18日,上海《新民晚报》第6版登载了一篇题为《关于〈龙华狱中殉难者狱中遗诗〉作者》的文章,作者叫瞿光熙。1933年,瞿光熙在担任绍兴共青团特委书记时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瞿光熙在文中说:“1934年我被囚于伪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不久被判关在漕河泾监狱,一到狱中,同号小的难友就诵读这首吊烈士的诗给我听……当时这首诗的作者王文乔同志,也与我们同禁在一间牢房。”文章说,“王文乔同志即现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同志。”
瞿文发表不久,萧三写信向张恺帆致歉,说对不起,不知道你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恺帆回信说:“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张恺帆1908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曾参与和领导1930年著名的“六洲暴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常务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文革”结束后被平反,恢复工作。
1979年春,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我随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刚复出任省委书记的他到上海。那年他已年逾古稀,人们都尊称他恺老,连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也这样称呼他。
一天,他忽然兴来,要我同他一道到龙华去看桃花。到了龙华,在参观龙华古寺后小坐的时候,我乘机询问龙华狱中诗的由来。恺老告诉我:“1933年下半年,我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一度关押在上海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当时,我和同狱的难友秘密组织了一个诗社,并戏称‘扪虱社’,常凑在一起联吟唱和,有白话诗,也有旧体诗词。诗社中有的同志认识柔石、殷夫、胡也频等烈士,谈起这些烈士就牺牲在这所监狱的围墙里,牺牲如何英勇的情况,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于是,我们几个人便在一起创作了这首纪念柔石等烈士的诗。写作的时间是1934年春,龙华桃花将发未发之时。”“诗成之后,我把它写在我睡的双层铺上铺的墙上,较为隐蔽,故未被敌人发现,虽时隔近二十年,几经沧桑,一直保留在那里,解放后被发现。”他还告诉我,诗的第二句“志未终”应为“志未穷”。
张恺帆一生大约写了600多首诗,有在戎马倥偬中的吟哦,有身陷国民党牢狱的述怀,也有一些感时杂咏。这些诗词忠实记录了他一生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透过这些诗词,不仅看到他如烟的往事、艰辛的足迹、跌宕的人生,更能看到他那铮铮铁骨、浩然之气和刚正不阿的髙贵品格。
1991年10月29日张恺帆在合肥病逝,享年83岁。叶落归根,他长眠在家乡无为县烈士陵园。家乡人民为了永远怀念他,还把城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命名为“恺帆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谨以本文深深纪念张恺帆同志,缅怀所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立下丰功伟绩的革命先辈。
(作者系安徽省委原书记张恺帆同志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