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展览馆陈列的会议文件中,有一份编号为146—I的手写体《秋白同志报告》。这份报告是大会的第三日,即1928年6月20日,瞿秋白代表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口头政治报告”。1927年“八七会议”后,他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
“口头政治报告”分为5方面,一是中国革命问题。谈到中国革命性质、革命阶段和革命失败的原因。二是过去教训。谈到党内存在的机会主义。三是现在阶段。说到盲动主义的危险。四是革命形势。五是党的任务。瞿秋白特别声明,“口头报告”是对“书面报告”中未展开内容部分的详细补充。
这份口头“报告”,大约3.3万字,瞿秋白同志共讲了9个小时。根据与会者的回忆录记载,尽管报告时间有些长,但报告结束时全场仍掌声不息。从6月21日开始,与会人员开始对“政治报告”进行讨论,蔡和森、邓中夏等人先后发言。按照大会议事日程预定,政治报告及其讨论的时间为六天。但是,由于报名发言的代表十分踊跃,大会主席团于6月23日对讨论时间问题进行了商议,决定讨论时间可以延长。最后,代表们总共用7天时间,对瞿秋白的“政治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时而热烈,时而紧张甚至尖锐。
在此之前的4月,瞿秋白向中共六大提交了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