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前,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2亿元,重点支持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底,各市要安排人员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地走访,为每家企业至少解决1项困难。”
为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河北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河北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2021年底前,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2亿元,重点支持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3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其提供“点对点”服务,积极引导各市财政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全面开展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细服务,及时提醒符合条件纳税人申请享受优惠政策,建立“一户一档”,实施“一户一策”,进行滴灌式辅导培训,定期推送红利账单,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完善信贷支持政策
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相关服务内容。
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手段,综合利用行内交易结算以及外部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信息,提升信用评价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将人民银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以优惠利率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优先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以及成本上涨因素影响较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结构作用,积极开办民营小微票据再贴现“直通车”业务,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签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
对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构给予保费补贴,财政补贴后的综合担保费率(向贷款主体收取和财政补贴之和)不超过3%。建立融资再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对纳入省再担保体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融资担保业务发生代偿损失的,按再担保机构代偿率小于1%(含)、1%-3%(含)、3%-4%(含)分档,分别给予省级再担保机构代偿额100%、80%、60%的风险补偿。
实施定向贷款贴息。对省级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企业首贷、新增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实施贷款贴息,其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贴息标准上浮10%。
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
协调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为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询服务,推动河北股权交易所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实施中小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服务,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对申请在境内和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或机构正式受理,给予一次性前期费用补助200万元。对在“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挂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前期费用补助10万元,实现首次股权融资的再给予融资额1%且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对在河北股权交易所主板挂牌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脱贫县注册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前期费用补助5万元;对在河北股权交易所主板挂牌的企业,实现首次股权融资且金额超过100万元(含)的给予融资额1%且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对转入高层次板块的企业,按照新转入层次补助标准补足差额。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北京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对首次成功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企业,按融资金额5亿元(含)以下、5亿元-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分三档,分别给予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的发行费用补助。对首次通过河北股权交易所发行可转债融资且债券期限达到2年以上的企业,按不超过融资金额1%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发行费用补助,补助金额不高于实际发行费用,且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按产业链梳理“小巨人”企业,推荐参与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支持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资源要素。
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促进优质产品先试首用。
结合企业意愿进行分类筛选,制定推荐目录,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不少于50家“小巨人”企业,不少于70项技术产品。
面向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征集技术产品问题,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揭榜,以比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参与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遴选中,对“小巨人”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给予加分支持。
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百校千企”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等活动,组织省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开展“专利护航”行动,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创新到运用全过程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力争惠及500家以上中小企业。组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专家团队,提供公益性知识产权咨询和信息服务。到2022年底,力争将200家“小巨人”企业纳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对象名单。
组织节能诊断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到2022年底,完成100家以上中小企业节能诊断。
推动数字化转型 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到2022年底,组织5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商为不少于5000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5000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积极参加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推广50个以上应用场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到2022年底,培训经营管理人才不少于1000名,对“小巨人”企业实现培训服务全覆盖。组织“小巨人”企业参加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组织中小企业参与跨境撮合活动,到2022年底,服务不少于1000家中小企业,助力疫情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小巨人”企业在保单年度内可免费获赠3份海外买方资信报告、2份特色行业报告、1份最新版《国别风险研究报告》及1份风险地图,对“小巨人”企业申请提单报告费用优惠20%。运用资信数据优势帮助企业开展国际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