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工作的若干措施》,当气象台发布冰雹、雷电、高温、大雾天气红色预警信号,暴雨、大风、寒潮天气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暴雪、持续低温、沙尘暴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以及发生龙卷风时,判定为发生极端天气。
措施指出,本市将提高气象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能力。对局地强降水、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龙卷风除外)原则上提前1至3小时预报预警;其它极端天气提前6至12小时预报预警,力争提前24小时预报预警。同时,实行分落区精准预报,落区精准到流域、区、街道(乡镇)、重要景区。强化短临预报,精准落区预报提前1小时以上发布,并加密滚动预报。
极端天气要分级响应、细化处置。本市将建立完善指挥调度指令清单,实行全时段指挥调度机制,根据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响应措施,及时调度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对于重点风险点位,实施扁平化、点对点调度,实现精准指挥和响应。
本市将利用3至5年时间,实现本市居民接受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0%至35%。也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应急物资,增强极端天气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将强化内涝风险点识别,实行落图管理,利用3至5年时间对全市下凹式立交桥等城市公共空间低洼处强降雨积水情况进行推演,并根据推演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记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