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1月12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汪泽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吉延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于振海出席介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汪泽英表示,陕西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称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截至10月中旬,已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会计、经济、审计、统计、播音主持等16个改革实施意见。11个系列新增设置了正高级职称,打破了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惠及陕西省近100万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拓展了评审专业,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快递工程等特色评审专业;完善了评价标准,把品德放在首位,不唯学历看能力,不论资历论业绩,论文由必选项改为可选项,奖项由门槛条件变为加分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职称制度改革助力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初步显现。
支持各类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实行分类评价、多元评价、精准评价,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聚焦科研攻关,对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实行绿色通道。目前,已有300多名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聚焦基层发展,职称评审政策向基层和贫困县人才倾斜。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6000多名基层人才通过倾斜政策晋升了职称,其中基层人才在陕西省工程、卫生、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的通过人数比政策实施前分别提高了50%、18%、85%。聚焦疫情防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职称评审重点倾斜。2020年陕西省共有690名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了高级职称,按照倾斜政策852人通过了卫生系列职称中、初级考试。2021年319名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了高级职称。聚焦成果转化,对技术转移转化专职人才单独制定评价标准,创新引入了“技术交易额、转化后产品创造的营业收入、签订技术转移委托服务合同数量”等市场化评价指标,职称评价更加符合人才的差异性、特殊性。
为用人单位“赋能”、为人才“减负”的人才服务新模式初步成型。科学合理下放评审权限,陕西省110所普通高校教师系列全部实现自主评审,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全部下放各市;授权32个行业主管部门和18家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评审,向8个市下放了工程系列、10个市下放了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向重点人才创新平台。全面上线职称评审系统,积极推动职称评审信息化和评审事项“一网通办”工作,2019年陕西省统一的职称评审系统在省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全面上线运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程在线、单点登录、一网通办”的全新职称评审服务。强化评审风险防控,完善陕西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规则,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监督贯穿于职称评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就记者提出的“人社部近日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政策,为技能人才报考事业单位迎来利好。陕西省如何落实好这项政策”问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于振海表示,今后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岗位专业设置方面,将指导事业单位或主管部门把招聘岗位的专业设置扩大到技工院校的专业。在学历要求方面,对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招聘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者不再设置学历要求。在学历认定方面,在符合专业等其他条件的前提下,招聘岗位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的,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以报考;招聘岗位学历要求为大专及以上的,高级工班毕业生、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以报考。在成绩比重方面,对主要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导履行职责任务的招聘岗位,面试可用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的方式进行,测试成绩可占考试总成绩的50%。(任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