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河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021-11-05 15:06:22    河北日报

为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项目建设,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印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导向目录(2021年)》。

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内部网络改造提升、企业IT网络改造升级、企业OT网络建设、企业探索IT网络与OT网络贯通融合。企业加大外网建设,构建连接多个厂区、工业智能产品、产业链伙伴的网络,支撑企业间、企业内部门间资源、能力和需求的协调对接,以及产品的远程监测、维护、服务和信息分析。鼓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参与网络标准制定。

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基于云架构,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北布局。推动行业级平台向综合性平台转化,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整合市场化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工业APP开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大数据价值落地和价值链重构。

支持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用户个性化需求,搭建和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综合服务平台,发展需求聚合定制、线上线下交互定制、众创定制、私人定制等模式。支持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学研用等各领域研发设计资源,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协同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企业可利用先进软件系统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支持企业内部实现全流程业务共享和业务协同,企业间建立面向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测追溯、质量控制等在线服务模式,发展信用销售、融资租赁等新业务。加快数字孪生等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支持企业上云。推动协同办公、经营管理、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控制、智能应用等业务应用上云,提高办公效率、创新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智能化设备和产品等设备产品上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促进产品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能力(资源)上云,逐步形成数字驱动、网络协同、共享发展的制造业新生态。推动数据库系统、大数据平台、中间件平台、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系统等软件开发平台、平台系统上云,实现各类数据跨平台、跨业务的协同管理,满足“互联网+”转型的需要。推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上云。

支持关键领域数字化赋能。支持绿色制造创新发展。推动高耗能企业加快设备数字化改造,建设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重点高危行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集群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满足企业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部署需要,建设集中化企业信息安全综合防护平台,提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对边缘层、IaaS基础设施、工业PaaS平台和工业SaaS应用的安全管理。支持企业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流动管理机制,加强对数据流动过程的监控审计,实现工业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推动工业信息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内部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集成应用,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鼓励省内企业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制造需求和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支持面向重点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支持依托供应链平台建设的面向行业的产业链数字地图,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支撑。加强网络品牌宣传推广。

支持企业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广应用整体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信息化发展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性信息化改造,促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记者 米彦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东“四位一体”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下一篇:新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运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