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大地上最秀美的风景,亦是行者脚下最豪迈的征程。
韭菜坪,乌蒙巅,贵州屋脊,海拔2900.6米。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坐落在韭菜坪半山腰,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一个“藏在”石旮旯中的彝族村寨。
追梦人步履铿锵,11年如一日决战贫困。从一名28岁的年轻小伙,成长为一位年近不惑的时代先锋,钟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海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波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海嘎,把足迹和深情献给困厄于山的海嘎村民。
2016年,海嘎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人均收入过万……海嘎村的乡亲们笑了。
1月30日,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海嘎村,满目青山环绕、楼房鳞次栉比、四处产业兴旺,群众斗志昂扬,美丽村庄一片热气腾腾景象。杨波忙得不亦乐乎,正在筹划着一场冬季农民技能培训。
“我们村结合实际,实行多条腿走路,在持续补齐短板的同时,对接好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杨波说,目前正准备开展的农民技能培训,除了种植养殖外,还有乡村旅游服务。
“我一定要让海嘎村同步实现小康。”山重水复间,杨波把誓言铭刻在道道山梁;跋山涉水中,他用脚印连缀出“千年之变”的美妙音符——脱贫攻坚春风越过山水千程,苦寒之地开出希望之花。
一届接着一届干,杨波把汗水与梦想揉进岁月年轮,用实干和苦干成就担当,赢得了人民的掌声和组织的肯定。
撕下贫困标签,重整行装,杨波初心依旧:“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这份殷殷嘱托,给了我极大的勇气,鼓励着我坚定信心、不懈奋斗!”
迈步乡村振兴,砥砺美好未来,杨波胸有丘壑:“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找准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抓手,‘靠山吃山’,让石山变青山,用青山换‘金山’。”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一个个像杨波一样的新时代多彩贵州追梦人,赓续梦想,从容跋涉,自觉凝聚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磅礴伟力,大步流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当奋进“十四五”的激越鼓点奏响,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正在激荡起无数贵州儿女将个体梦想融汇进家国千秋梦的壮志豪情,推动贵州各项事业风风火火、风生水起,续写大踏步前进的恢弘新篇。
牢记嘱托再奋进:
为初心出发 为使命担当
“在我看来,想做农村工作是一种信仰,做好农村工作是一种担当,基层最需要的就是有信仰、敢担当、能作为的党员干部。”1月26日,在全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说。
回想起过去的贫困生活,冷朝刚给记者念了一首15年前的打油诗:“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滴水贵如油,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
村民的苦、村民的累、村民的穷,冷朝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颗为民之心,绽放最初梦想。冷朝刚白天爬坡上坎,用脚步丈量土地,晚上走组串户,了解群众想法。
情况了然于胸,打铁还需趁热。冷朝刚立即组织部分群众代表,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成功发动10余户村民统一发展大蒜和辣椒产业。当年收成好,卖了好价钱,村民们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发展产业的激情越来越高。
以顺水推舟之势,青杠坝村制定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初步形成了“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禽、坝上蔬”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现在,青杠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了从0到600万元的跨越,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村民家家住洋房、户户有分红,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牢记殷殷嘱托,贵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饱经风霜本色依旧、历经沧桑初心不改。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在湄潭县人民医院,杜富佳留给记者的印象总是一个忙碌的身影。
每天除了坚守工作岗位,她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各种活动上。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医院就是我和同事们的战场!作为‘90后’青年一代,能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杜富佳说。
奋斗有不同的状态,为民是共同的初心。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背后,在守护生命安全健康的当口,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誓破楼兰的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姿态,迎接了一场场实干笃行的“初心大考”。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省在防控指挥部、防控监测点、援鄂医疗队等建立联合党支部、临时党组织4800余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6700余个,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4.45万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村帮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关键一招”,着力推动优秀干部向攻坚一线聚集。全省每年选派8000余名第一书记、3.5万余名驻村干部,累计选派干部20余万人次到一线驻村帮扶。
在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全省各条战线、各个战场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凝心聚力谋打赢:
靠作风吃饭 凭实绩交卷
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六,赫章县河镇乡赶集的日子,海雀村村民王兴方开着车往集市上赶。“要过年,提前买一些年货,顺便买些改装民宿用的材料,趁这段时间没啥事,抓紧打造一下。”王兴方一边开车一边说。
2020年,王兴方经营民宿收入了14700元,这让他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想趁过年之前把民宿重新装修一下,吸引更多的游客入住。
入住王兴方民宿的客人,大部分是前来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培训的学员。
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是赫章县为弘扬文朝荣精神所建立的,基地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培训,是毕节市唯一纳入省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的省级党性教育基地之一。得益于基地的开班办学,海雀村17户村民顺势而为,把民房改成民宿,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群众在开办民宿、销售农产品、基地务工等环节增收致富。
2020年,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实现培训收入222.74万元,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分红11.13万元;带动发展民宿17户,民宿收入21.21万元;解决当地17名群众就业,发放务工工资12万元。
回首极不平凡的2020年,每个人都了不起!
面对双重大考,全省上下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众志成城打赢两场战役,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千方百计保障民生福祉,真正做到靠作风吃饭、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5位,人均水平上升4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07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1527公里,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轨道交通从无到有;
民生重点支出累计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8.5%;
……
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但优异的成绩后面,充满征途的艰辛。
五级书记打头阵,自有猛士勇冲锋。省领导带头挂牌督战“9+3”贫困区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政治勇气、锤炼过硬本领、主动担当作为,用汗水、用青春、用生命书写了一部部人民至上、绝境突围的英雄传奇,树立起一座座令人赞叹、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阔步迈向新未来:
树文明风尚 创贵州辉煌
“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请广大居民朋友无特殊情况,不要跨省流动,如家中有外省回来人员,请到小区门岗处登记并向居委会报备。”2月1日晚上9点,在细雨濛濛的夜色中,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第十四居委会青年志愿者黄珍珍沿着小区道路一边巡逻,一边宣讲。
半个小时后,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虽然头上挂满汗珠,心里却十分放松。
“社区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黄珍珍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除了提醒居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参与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讲政策、社区党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的各种服务。
像黄珍珍这样的注册志愿者,第十四居委会有200多人。“他们是宣传党的政策、创建文明城市、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第十四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仕碧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逐渐成为提升居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精神加油站”。
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观山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建设新模式,运用大数据手段,打造服务云平台,线上线下强互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因为“中国天眼”,世界认识了贵州;因为建设“中国天眼”,外界了解了正业。
作为贵州正业国际工程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劳模沈志平带领他的团队在FAST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FAST‘打地基’,让开挖系统达到高水准,为后面的建设提供保障。”沈志平说。
FAST建在四周环山的大窝凼里。如何在这个情况极其复杂的地方确定天眼的中心点?这是沈志平和他的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为选择最佳开挖点,设计好施工方案,沈志平和他的团队,不知在大窝凼的崖壁上爬了多少个来回。从大窝凼底部到山顶,有300多米高,对于膝盖行动不便的沈志平来说,每一个来回都得耗费4个多小时的时间。
“开挖中心的位置相当于天眼的‘瞳孔’,它关系到望远镜运行的安全问题,只有确定好位置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排水、隧道、道路等工程项目。”沈志平介绍,在施工中,他们建立起涵盖项目整体信息的三维仿真模型(BIM技术),为项目的质量、工期、经济指标等提供参考帮助,通过模拟不同台址的开挖中心,以测评FAST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度。
这是BIM技术在贵州的首次应用,为FAST的建造节约了50%的开挖系统投资,节约经费近1亿元。
“天眼的建设道路,也是不断探索的道路,在FAST开挖系统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开挖中心选择技术、下拉索促动器基础坐标解析技术、岩土工程信息平面表达技术等10余项新型技术,后来统计,团队获得的发明专利有12项。”沈志平说。
这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这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定不移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彩贵州正逐步成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新高地。
站在历史新起点,阔步迈向新未来。朝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追梦的贵州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自信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乘风破浪,逐梦前行。(记者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