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商务部发布2020年消费市场运行及促消费工作情况

2021-01-20 11:46:13    商务部网站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推动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消费呈现稳步复苏态势,8月份社零总额增速由负转正,此后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展现出我国内需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一、2020年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1-2月社零总额同比下降20.5%,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降幅。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回升。四季度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社零总额39.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商品消费持续回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商品零售额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4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5.2%,连续6个月正增长;限额以上单位15大类商品中,14大类正增长,7大类增速超过10%,其中通讯器材、金银珠宝、家电等升级类商品分别增长21%、11.6%和11.2%。绿色、智能、健康类商品销售红火,国潮品牌受到追捧。全年汽车销量2531万辆,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增长10.9%;5G手机出货量1.63亿部,占手机出货总量的52.9%;一些电商平台大屏幕智能电视、大容量保鲜冰箱、除菌空调、洗烘一体机、消毒类厨房电器、健身器材、鲜花等产品销量增长1倍以上。

二是餐饮消费稳定复苏,服务消费逐步回暖。全年餐饮收入下降16.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0.4%,增速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3.6%,连续4个月正增长。广大餐饮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网上订餐、半成品外卖等业务。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逐步回暖,“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79%,恢复程度比“五一”假期提升25.5个百分点;四季度月均电影票房比8-9月月均水平增长37%。

三是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线上健身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在防疫保供、助力复工复产、推动消费复苏和经济企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逆势增长14.8%,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9%,快递业务量达833.6亿件,电商直播超2000万场,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和到家业务,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大型电商平台积极发展C2M反向定制,赋能上游产业,开展柔性制造,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四是市场供给不断优化,境外消费加速回流。国产商品品质不断提升,进口渠道不断拓宽,免税购物政策不断完善,加之疫情影响居民出境,境外消费回流势头明显。全年消费品进口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进口整体增速8.9个百分点;占进口额比重11%,比上年提升约1个百分点。其中,肉类、首饰、化妆品进口增长30%以上,箱包、钟表进口增幅超过20%。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海南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全年免税店销售额达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倍。

五是城乡市场同步恢复,部分地区由负转正。全年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4%和3.2%,降幅比上半年分别收窄7.5和7.7个百分点。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推动农村消费稳步复苏,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助力脱贫攻坚。1-11月农村网络零售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593.5亿元,增长30.2%。部分地区全年社零总额实现正增长,其中贵州、江西、安徽分别增长4.9%、3.0%和2.6%,重庆、海南、上海分别增长1.3%、1.2%和0.5%;其他地区降幅不同幅度收窄,其中黑龙江、湖北、山西降幅比上半年分别收窄13.6、13.3和12.3个百分点。

六是消费价格总体平稳,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价格指数上涨0.8%,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生产加快恢复,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1月份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3%。

二、202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2020年,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城市消费。深化步行街改造提升,确认5条全国示范步行街,确定12条步行街开展第二批试点,2020年“十一”黄金周试点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9.2%。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指导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着力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新开门店1.2万家,门店总数达16.7万家,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

二是扩大农村消费。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提升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2020年电商进农村新增支持235个示范县,累计支持1338个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支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三是稳定商品消费。推动出台稳定汽车消费、提振大宗消费政策措施,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汽车号牌投放、实施新车购置补贴、放宽皮卡进城限制,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开展家电消费节、家电惠民行动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绿色智能家电补贴、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促进家电消费。

四是发展服务消费。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餐饮服务疫情防控指导意见,积极协调出台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扶持政策,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完善规范标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开展“千品万店美食荟”系列活动,提振餐饮消费。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巩固拓展家政扶贫成果。

五是创新促消费活动。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200多个城市组织大型活动3000多场,活动期间全国实现消费总额4.24万亿元,环比增长8.7%。举办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实现销售额1825亿元,较首届增长1.37倍,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20.8%。加强地方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做好岁末年初促消费工作。

三、2021年工作考虑

2021年,消费市场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商务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全面促进消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提振餐饮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发展乡村消费,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加强到村物流站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下沉渠道,支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传统商业企业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更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健全相关规范标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优化消费升级平台。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打造引领城市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打造新型社区便民生活圈,推动便民服务设施进社区,新建和改造一批早餐店、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办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四是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南省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下一篇:福建去年追回医保基金5.87亿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