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涉及地区多、牵涉面广、环境复杂多样,只有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坚持共抓共治共享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实施五周年来,重庆市、四川省、浙江省、安徽省创新体制机制,“下好一盘棋,共治一江水”,区域联动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各省市如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又得到了怎样的改善?
一直以来,长江流域危险废物的非法转移和倾倒问题困扰着沿江各省市。去年4月,四川省、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制度明确,根据各自的废铅蓄电池、废线路板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每年确立经营单位以及可接收的类别和数量,“白名单”范围内的可以直接审批。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胡刚表示:“‘白名单’制度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不需要再进行双方函来函往的函商程序。原来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白名单’制度实施后,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得到审批结果。”
目前,两地已有15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双方相互转移的危险废物已有近5万吨。重庆德能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川渝地区第一家专门回收利用废铅蓄电池的企业。公司董事长伍中钢说,“白名单”制度实施以来,企业感觉到了明显变化。“我们之前会遇到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有时公司甚至停工停产。‘白名单’制度实施以来,原材料数量大大增加。2020年,四川省转移到公司的废电池接近12000吨,占公司总量的73%左右。”
随着“白名单”制度在川渝地区顺利实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去年11月正式签订协议,将这一制度拓展、覆盖到长江上游的四个省市。胡刚介绍,今后每年的12月,四个省市将共同确立下一年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合力。“充分利用各自省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的资源,避免大家重复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同时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减少跨省市转移的风险,共同做好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保护长江生态安全。”胡刚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干流及水系的跨界河流生态环境,去年底,四川、重庆两地签订了《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每年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川渝流域保护治理资金。作为长江流出四川的最后一道关口,四川泸州这几年“尝”到了流域协同治理的好处,长江干流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泸州市市长杨林兴介绍:“我们主要是坚持上下游的联动、左右岸的协作,与毗邻地区建立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区域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初步构建起了跨流域的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信息共享的良好格局。”
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样是通过区域联动保障着“一江清水向东流”。浙江省、安徽省携手开展水质联合监测,加大污染联防联治力度,打造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新安江模式”。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新安江交界水域看到,两地的环境监测人员正在联合采集水质,以监测水体的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指标。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许燕冰和黄山市歙县环境监测站站长程军介绍,这种联合水质采样工作每个月都会开展两次。许燕冰说:“我们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沉淀以后,分样到两边,各自带回自己的实验室化验。”程军表示:“我们不断地掌握新安江主干流水质变化的数据,对河流的共同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平均出境水量占下游浙江千岛湖入库水量的68%以上。新安江及千岛湖流域事关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价值补偿机制首轮试点在新安江启动,三年后又启动了第二轮试点,将补偿金额从每年皖浙两省的一亿元增加到两亿元,提高考核标准7%,监测项目从首轮的29项增加到109项。第三轮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再次扩容。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副局长毕孟飞介绍:“除两省每年各出资两个亿以外,又首次提出鼓励通过设立绿色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融资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投入。”
目前,安徽、浙江两省还在谋划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示范区”。为此,黄山、杭州两市成立新安江联防共保协调工作组,成立了由两市分管市长为双组长的水环境联防共保协调工作组,进一步推深做实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何文英说:“构建一个‘高位推动、联防共保、共商共建’平台,解决上下游在政策理解、工作方法、制度执行方面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是想把新安江生态补偿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通过持续的区域合作治理,目前,新安江上游水质为优,连年达到补偿标准,带动下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流域上下游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统一,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连年达到考核要求,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也保障了长三角地区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