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图片频道 > 正文

月牙泉补水记——“沙漠第一泉”再现月牙美景

2021-07-14 10:11:01    新华社

夕阳下的月牙泉(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迎来旅游旺季的敦煌月牙泉,与鸣沙山“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呈现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美景。然而,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月牙泉湖面水位逐年下降,到九十年代末一度露出湖底,面临消失的命运。

2011年,国务院批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是规划的八大工程之一。2018年7月,补水工程完成建设。

记者近日实地采访了解到,补水工程运行3年来,月牙泉水位稳步上升,消瘦的月牙形状日渐丰满,生态恢复工程效益初显。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危在旦夕:湖底露出水面

位于甘肃敦煌市南约6公里的月牙泉和鸣沙山,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然而,这一千古名泉如今正面临困境。

月牙泉水位降低、水面萎缩,规划用了“危在旦夕”一词,描述月牙泉面临的生存危机。

 

月牙泉一角。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月牙泉水位为何急剧下降?专家指出,敦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1975年党河水库建成后,月牙泉上游地下水补给大大减少,造成区域水位大幅下降,致使月牙泉水位也相应下降。

随着敦煌人口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地下水大量超采,靠地下水补给的月牙泉直接受到影响。

 

7月6日拍摄的党河水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多方营救:从人工注水到地下补水

“月牙泉水位下降,1986年曾采取‘掏泉注水’方法,即深掏月牙泉,挖小泉湾人工湖,铺注水管道,通过人工注水方式提高月牙泉的补给量和水位。”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邓巍说。

掏泉工程实施后,月牙泉最大水深由1.9米增至4.2米,平均水深由0.8米增至3.5米。注水工程完成后,由小泉湾人工湖向月牙泉注水,水面升高了65.2厘米,停止注水观测31天,泉水面下降了61厘米,基本回落到原来水面。后来,向月牙泉人工输过几次水,注入的水和泉水“泾渭分明”,且两种水色有日渐混浊的趋势,1992年停止了人工输水。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邓巍告诉记者,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月牙泉水不断减少,敦煌市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比如限制在月牙泉上游和周边地区开采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规划获得批准后,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开始实施。

“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是通过修建低坝回灌工程,加大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限制月牙泉区域内的地下水开采,抬升月牙泉上游重点地带的地下水位,缓解周边地下水位下降趋势。”邓巍说,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2016年10月开工,2018年7月完成建设。

 

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的渗水池(7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记者在补水工程的渗水场看到,党河河床被中间的隔堤按纵向一分为二,一侧为洪水河槽,一侧为渗水场,共有12个渗水池。由于时下是农业灌溉的关键期,渗水池暂停蓄水,12个渗水池中只有不到一半蓄水。

“渗水场离月牙泉直线距离为4.5公里至8.25公里,高程差在24米至46米,地下水渗流补给条件较好,最大蓄水量为98万立方米,设计年从总干渠引水量为1750万立方米,年蓄水时间为270天。”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质量安全与运行管理科科长、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项目负责人李世珠说。

通过渗水场长期蓄水,延长月牙泉最佳补给河段的行水渗漏时间,还原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补给环境,月牙泉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提高。

 

夕阳下的月牙泉。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效果初显:月牙泉平均水深已升至1.60米左右

“补水工程运行3年来,月牙泉水位稳步上升,平均水深由原来的1.35米上升到1.60米左右,水面月牙由原来的初三、初四的消瘦形状,变成了初七、初八的丰满模样。”李世珠说。

 

月牙泉边、鸣沙山上骑骆驼的游客。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规划指出,月牙泉生态保护的关键,在于恢复其水位和面积。规划确定月牙泉保护目标为使其逐步恢复到水深2.0米以上,呈月牙形状,面积12亩左右,满足自然生态景观要求。

规划同时指出,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敦煌市地下水源地置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引哈济党工程调水等8大主要工程措施,全面提高规划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满足敦煌区域基本生态需求的环境保护目标。

月牙泉是敦煌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李世珠表示,月牙泉恢复补水效果初显,水位趋于稳定。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的生存危机,抓好节水、补水的同时,还需要实施规划中的调水工程,确保长期稳定发挥补水效益。(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